舌尖上的大草原 | 罐头里的回忆 | 小小火车迷@ 小星星乐园

发布日期: 2020-07-06 点击次数: 704

 

舌尖上的大草原

宁波市北仑区泰河学校602班 国阳

 

  我的老家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这里有辽阔的大草原,牛羊遍野,牧草肥美,是个天然大牧场。


  小时候,姥爷带着我在草原上骑马驰骋,任由大风从耳边吹过,天空中的云朵犹如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忽然一阵风吹来,压弯了草,在平地和小丘上行走的牛羊都映入了眼帘,好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


  这里不但风景优美,还因盛产各种美食而火遍全国,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烤全羊和牛肉干焖饭,只要一想起这两种特色美食,我的口水就会忍不住流下来。


  每次回老家,我都是兴致勃勃的,单是那烤全羊的制作过程,就让我百看不厌。烤全羊的第一步是腌制羊肉。姥爷把一头现杀的皮厚肉嫩的走地山羊放进一个大铁盆里,先用盐、辣椒面和酱油做成酱料,再将它均匀地涂抹到羊肉上。经过半个小时的腌制,羊肉已完全入味。姥爷点起炭火,把整只羊直接串到烤架上,不断地来回转动烤架,让羊肉均匀受热。经过一个小时的炭火炙烤,羊肉吱吱冒油,油滴时不时地从肉中溢出,同时还飘出阵阵让人口舌生津的焦香味。这味道,真是让我心痒痒,我恨不得立刻冲上去咬上一口。


  等羊肉完全烤熟了,无须佐以配料,直接切下一块肉,连皮带肉放入口中。口感外酥里嫩,先是酥脆的羊皮烤得恰到好处,嚼的时候就像是在吃薯片一样会发出脆响,如果涂上酱料,就变成了美味的羊皮酥。羊肉更是鲜嫩无比,肉汁在嘴里爆开,和羊皮的味道丝毫不冲突。这时,嘴里的一块肉还没咽下,姥爷已经切好另外一块了。他一边切一边往我的碗里放,不一会儿,小碗里的肉就堆成了小山。


  我们几个孩子一直不停地吃,直到肚子滚圆,嘴边流油,嘴里、手上都萦绕着羊肉的香味,才肯停下来,含糊不清地说几句恭维话。姥姥说:“你们这些小馋猫,多吃点,但慢点吃,别噎着。”因为有我们在,每一次全家人吃烤全羊都是在欢声笑语中收场的。


  如果说烤全羊是一种极致的艺术,只有“烤”这种烹饪方法才能更突出羊肉鲜美的味道,那么,牛肉干就是另一个极端——怎么做都好吃。蒙古人把各路智慧结合在一起,研究出了终极吃法——牛肉干焖饭,这味道真不是盖的!


  牛肉干焖饭的精髓就是把米饭的香味和牛肉干的咸味结合,既抵消了牛肉的油腻口感和腥味,又增添了米饭的香甜,简直完美。


  它的做法也相当容易。只见姥姥将粗粗长长的牛肉干先切成细细的小条,再把淘好的米放到电饭锅里,加水与牛肉干一同焖煮,非常省力。过了一会儿,锅中的香气就飘了出来,在整个厨房里弥漫着。一闻到香味,我们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去问姥姥什么时候能吃,隔一小会儿就问一次。姥姥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等一会儿吧。”终于,牛肉干焖饭做好了,姥姥把它端出来时,我们几个孩子一拥而上,抓起勺子就把饭往嘴里塞,虽然被烫得眼角含泪,但是吃到浓香可口的牛肉干焖饭,我们心里快活极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朋友们,我真心邀请大家来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做客,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会盛情款待远方的客人,带你们吃遍蒙古美食哦!


  指导老师:周庆庆

潘海雁老师点评

 

  本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两道特色美食:烤全羊和牛肉干焖饭。读着这篇习作,我们仿佛跟随作者走进了辽阔的大草原,走进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马背上的民族,有着太多的历史传奇和文化渊源,而谈到美食,我们也不能不想起茫茫征途中,成吉思汗宴请廷内大臣的一道名菜——烤全羊。岁月里的烽火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而烤全羊的香味,今天通过小作者的笔,又在我们四周飘荡,我们似乎也品尝到味道纯正的烤全羊,这一切得益于作者精彩的描写。


  首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烤全羊的制作过程。这段的写作手法,运用了动作描写,一连串的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烤全羊是一种极致的艺术,‘烤’这种烹饪方法才能更突出羊肉鲜美的味道”。接下来描写的是烤全羊的吃法,“无须佐以配料,直接切下一块肉,连皮带肉放入口中。”“如果涂上酱料,就变成了美味的羊皮酥。羊肉更是鲜嫩无比,肉汁在嘴里爆开,和羊皮的味道丝毫不冲突。”两种吃法,都让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作者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烤全羊,无论是做法还是吃法,都十分诱惑人!


  我们再看文章第六段关于吃羊肉时的神态描写,几个孩子对着烤全羊一通“埋头苦干”,沉醉在盘中餐里的神态,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

 

  对烤全羊这道菜美食,作者在写作策略上,采用了详写,对第二道美食牛肉干焖饭,则采用了略写,一详一略,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的不等于惟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应当略写的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详写好比红花,略写好比绿叶。而作者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叙述恰到好处,不枝不蔓,让浓香可口的牛肉干焖饭也诱惑了我们的味蕾,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罐头里的回忆

宁波市海曙区宸卿小学503班 毛佳宁

 

  每年六月,外公家的杨梅山上硕果累累,果香四溢,外公亲手制作的杨梅罐头更是让我回味无穷。如今舅舅家有了二宝,外公外婆也从山里被请出来照顾孩子,想必那片杨梅山早已荒废,而美味的杨梅罐头也就成了我的记忆。


  每当杨梅成熟的那几天,天刚亮,外公外婆就已经从山上摘了好几筐大大的杨梅放在楼下。我和弟弟总是吃到肚子快要撑破,牙齿软到连豆腐也咬不动的时候才肯停下来。外婆担心我俩每天这样吃,牙齿会受不了,便想出把杨梅做成糖水罐头的法子。


  我和弟弟负责清洗杨梅,外婆负责煮糖水。家里没有秤,外婆就凭自己的经验,一壶水放八勺糖,杨梅一起放到糖水里,大火烧开后放凉备用。核心技术还在外公这儿:要把干净的瓶子和盖头放进“汗蒸区”高温消毒。玻璃瓶得趁热使用,为防止烫伤,拿瓶子的时候,要在瓶子外面裹上厚毛巾或戴上厚手套。瓶里的杨梅装到七分满,然后放入两大勺糖水,到九分满就可以了。接着外公把瓶盖轻轻一拧,依次放到大蒸笼里,在土灶上用柴火蒸半小时左右。火候非常有讲究,如果火太旺,那些杨梅就会齐刷刷“上火”爆破;火太小,又会不入味,所以外公全程都是小心“伺候”。蒸好后,趁热用湿毛巾将瓶盖拧紧,等“啪”的一声瓶盖冷缩牢牢吸住瓶子,就可以把它们放置到阴凉处保存。这样,杨梅罐头算是大功告成了。


  晚上大家围坐在饭桌前,盯着外公手里的杨梅罐头,等着分享今天的劳动成果。打开盖子的瞬间,我仿佛看到一缕淡粉仙气飘出,捞起吃一颗,那鲜甜的味道久久不能忘却。


  现在,为了回味记忆中的杨梅罐头,我常去超市买一大瓶糖水杨梅。杨梅还是杨梅,可再也吃不出当时的味道,品不出那时的快乐了。如果可以把那些甜甜的回忆装进罐头里,我希望它能永远保存,不会过期!


  指导老师:苏雯雯


潘海雁老师点评


  《罐头里的回忆》也是一篇写美食的习作。小作者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外公外婆制作杨梅罐头的方法。尤其对外公的“核心技术”的介绍,不管是对瓶子的消毒,还是拿瓶子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瓶子里杨梅的数量和火候的要求,包括蒸好后怎样拧瓶盖,步步都有详尽的描写,正如作者所言,全程都是小心“伺候”。可谓层次分明,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杨梅罐头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优点是:


  1.观察仔细。作者仔细观察了外公外婆制作杨梅罐头的过程,所以,在写制作步骤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2.能突出特点。作者能找出外公外婆亲手制作的杨梅罐头的特别之处。外婆全凭经验,外公则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作者能全身心投入去感知外公外婆制作的杨梅罐头的独特,同时把吃的滋味融于一体。


 

  3.有真情实感。本文作者能带着感情去写,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结尾所述:“如果可以把那些甜甜的回忆装进罐头里,我希望它能永远保存,不会过期!”因此本文以情感人,以情取胜。所以,写美食作文,不仅要抓住食物的特点、独特韵味,还要融入真挚的情感,这样写出的食物,味道才是难忘的,才会有不可磨灭的记忆。

 


 

小小火车迷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四(2)班 程若潇

 

  我叫程若潇,同学们叫我“橙子”。我个子不高,身材瘦小,巴掌大的小脸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颗大大的门牙,还有一笑起来就弯成一条线的小眼睛。


  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火车迷”。翻开家里的玩具柜,各种各样的火车车厢和轨道横七竖八:几十节“托马斯”火车、十来节“东风系”绿皮火车头和火车厢、日本新干线、和谐号动车组……把这些收藏品放在一起,简直可以建个火车模型博物馆啦!


  我不但喜欢玩火车模型,还喜欢看真火车。双休日,爸爸难得有空,想要带我出去走走,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去看火车,哪怕看看铁轨也好!于是,当我的同学可能在爬山、旅游,或者在游乐场度周末时,我就驻足在北仑的一条条铁路边,看着各种来来往往的火车和动车。每次老家来了客人,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去火车站接送他们,为的就是能有机会多瞥几眼那一节节车厢。


  比起看火车,我更喜欢坐火车,尤其是那种开得很慢,而且开起来会“哐啷哐啷”响的长途绿皮车。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回老家,坐的是高铁。5个小时的车程让我意犹未尽,于是在回宁波的时候,我央求妈妈带我坐一次长途火车。终于,从老家辗转到重庆,我坐上了心心念念的绿皮火车,历时32个小时。在绿皮车上,我对车厢里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设施倍感亲切。火车缓缓启动时,我像一尊雕塑一样趴在窗口,看着窗外的铁轨,耳朵捕捉着火车变轨时的声音,努力分辨偶尔擦肩而过的火车车型,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晚上,伴着“哐啷哐啷”的声音,摇晃的车厢就像一个摇篮,我睡得格外香甜。


  平日里,我不能坐火车,连看火车的时间都不多,我就自己画火车。看着各种各样的火车、铁轨、电线在我的笔下诞生,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伟大的火车设计师,心里得到莫大的满足。


  这就是我,一个对火车极度痴迷的小男生!


  指导老师:梅叶盛


潘海雁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自画像”。作者是一个对火车极度痴迷的小学生,他给自己“画”的“像”非常贴切。


  为了突出自己对火车极度痴迷这一特点,作者在布局上,选用了四个方面来突出自己这一特点。


  首先是家里的有关火车的收藏品放在一起,可以建个火车模型博物馆;其次是喜欢看真火车,周末让爸爸带着自己驻足在北仑的一条条铁路边,看各种来来往往的火车和动车。为能有机会多瞥几眼火车,最喜欢的事就是去火车站接送客人;再其次是更喜欢坐那种开得很慢的绿皮火车,长时间趴在窗口,看着窗外的铁轨,耳朵捕捉着火车变轨时的声音,努力分辨偶尔擦肩而过的火车车型;最后是喜欢画火车,因为没有更多的机会坐火车,看火车,所以在画火车中感受快乐和满足。这篇文章的四种选材,给表达一次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读完这篇习作,有谁会说作者不是一个痴迷火车的孩子呢?


 

  写人物的作文,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精雕细画,本文作者就深得其精髓,能在自己痴迷火车的“痴”字上淋漓尽致地大做文章。作者选取了事例典型,娓娓道来,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加上富于情感的表述,使文章内容充实,十分耐读。总而言之,写自画像,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点。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要“画”好自己的“像”,写出独一无二的自己,最关键的是事例要真实可信,让人读着你的文字、看着你的“画”,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栏目简介

有声作文由《未来作家》报社

和FM904“小星星乐园”共同打造

每次邀请三位入刊作者

一起走进电台直播间

分享阅读和写作的快乐

 

|直播时间|

每周三晚上19:00-20:00

听得见的阳光,挡不住的魅力

一起寻找最闪亮的文学之星!





《未来作家》投稿邮箱


dxb@wlzjb.com(小学1-3年级)


xxb@wlzjb.com(小学4-6年级)


zxb@wlzjb.com(初中高中)

 

 

 

 

 

上一篇:新时代的家务劳动 | 不一样的小书生 | 多面女孩@ 小星星乐园下一篇:我的小床 | 教奶奶说普通话 | 亦师亦友 @小星星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