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蚜虫 | 小贝壳大道理 | 农家孩子乐趣多 @ 小星星乐园

发布日期: 2020-04-16 点击次数: 689

 

大战蚜虫

  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小学部301班  张梓慕

  我家的阳台上种着许多植物,有菊花、文竹、辣椒、茄子、番茄等。

  有一次,我去阳台给植物们浇水,发现它们的叶片上出现了一些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的颜色有红的、绿的和黑的,它们在叶片上爬来爬去,还在吃叶片呢!

  我赶紧叫来了爸爸。爸爸说:“这些小颗粒叫蚜虫,是植物的天敌,我们要把它们赶走!”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一旦发现蚜虫,就立刻把它们捏死!就这样,我每天空闲时就在阳台捏呀捏,可是蚜虫繁殖得非常快,有些还长出了翅膀。

  我和爸爸想除掉会飞的蚜虫,就用肥皂水喷,这样,它们的翅膀就会被粘住,飞不起来了。但是,我们的喷射速度远远比不上蚜虫飞的速度。爸爸又拿来了一些嫩绿色的粘虫板,粘虫板的颜色是蚜虫喜欢的颜色,所以,那些蚜虫就被吸引过来,最后被板牢牢地粘住了。

  粘虫板的效果很好,可是叶片上的蚜虫还在变多,真是让我们头大!爸爸实在没办法了,最后只能买来药水,喷向那些可恶的蚜虫。

  过了三天,蚜虫全部不见了,植物们终于安全啦!

  唐伟老师点评

  很多小朋友是不是和唐老师一样对蚜虫的危害不是很了解呢?在阅读文章前,唐老师特意去认识了一下蚜虫,原来蚜虫是地球上最坏、最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它们不仅啃噬植物的叶片、茎秆和果实,加快植物的死亡,还会在植物身体内留下病毒,让植物感染上各种“疾病”,使它们饱受病痛的折磨。所以,小朋友们看到蚜虫的时候,一定要忍痛下手,保护好植物哦。

  回归正题,这篇文章题材新颖,内容富有趣味,讲述了小作者和他爸爸为了保护自家阳台上的植物,运用了多种方法和蚜虫斗智斗勇,最终消灭了蚜虫……这样一个取材于生活、取材于身边的小故事,通过小作者富有童趣的文字语言描述出来,让我们读来觉得很是惊喜。原来米粒儿大小的蚜虫繁殖能力竟是如此惊人,在经历了多种灭虫手段后,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原来人人喊打的蚜虫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还会长出翅膀,试图迁徙到邻近的植物上,将灾害扩大;原来在每一片小小的片子上,在不起眼的阳台角落里,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每时每刻都有精彩的故事在发生,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这正应了一句话“写作源于生活”,相信只要用心观察身边的变化,静心倾听自然的声音,每个人都有写不完的故事。
 
 
 
小贝壳大道理
 
宁波市鄞州区中河实验小学401班  俞嘉泽
 
  假期里,我和妈妈来到美丽的青岛。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贝壳博物馆。

  刚进博物馆,我就看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贝壳。讲解员告诉我们,它是“海贝之王”——砗磲,贝壳馆里名副其实的超级明星!环顾四周,我的眼前到处都是形态不一的贝壳:有大得可以装下一个小朋友的砗磲,有小得和米粒差不多的半纹迪亚螺,有像五彩冰激凌的绮丝螺,还有像天使之翼的海鸥蛤……

  正当我看得眼花缭乱的时候,鹦鹉螺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讲解员兴奋地介绍说,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数亿年,是海洋中的活化石。因为它长得像鹦鹉的嘴巴,所以我们叫它“鹦鹉螺”。如果把鹦鹉螺切开,就可以看到螺旋状的结构,这可是它在海里自由上浮下沉的秘密武器呢!当你摇晃鹦鹉螺的时候,还能听到里面晃荡的水声,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鹦鹉螺里面的螺旋似的结构,水进去后就很难排出去,里面的水蒸发得又特别慢。聪明的科学家就是参考鹦鹉螺的结构,最终制造出了核潜艇呢!

  最神奇的还要数外形和螺丝帽一样的海螺了。你看,任意一个车轮螺和任意一个有螺旋的螺,无论大小,都能够拧起来,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走出贝壳博物馆,我突然意识到,两种看起来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东西在人类还没发现它们的时候,大自然早就把其中的奥秘参透、运用起来了呢!
 
唐伟老师点评

  品读这篇文章,犹如进入一个神奇的贝壳世界,亲手叩开那个神秘世界的大门,这里有大到可以吞下一个小朋友的砗磲,有闪动着彩虹色泽的绮丝螺,有被冠以“天使之翼”美名的海鸥蛤……文章详略安排得恰到好处,在简略介绍了上述的贝壳后,小作者将重点放在鹦鹉螺上。关于鹦鹉螺的介绍,小作者没有如流水账般平白直叙,而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对鹦鹉螺进行解析,先是介绍其名字由来,接着介绍它的内部结构,进而提出水声由来的疑问,最后揭露谜底——原来核潜艇的发明原理就是来源于鹦鹉螺。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既对这次旅行进行了总结,也提升了文章的高度。游览结束后,小作者意识到:“两种看起来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他所说的一样,很多科学原理在人类还没发现之前,大自然早已把其中的奥秘参透、运用了起来,我们人类自诩为万物灵长,其实仍就要虚心向大自然学习,人类的学习之路还很漫长呢!

  小贝壳大道理,这个道理可真不简单!
 
 
 
农家孩子乐趣多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五(10)班  邹鑫沂
 
 
  在大人眼里无聊的东西,在孩子的眼里却有着无穷的乐趣。望着那看不到边的田野,瞧瞧脚边的工具,有人或许会觉得农村太无聊了,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未必了。

  鸡,农民们总要养上几只。在大人的眼里,鸡的职责就是生蛋、繁殖。可在孩子眼里,那就是他们的宠物。每天一大早,阵阵清脆的啼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孩子一听就知道:公鸡打鸣,天亮了!他们便挎上一个小竹篮,叫上几个小伙伴,这儿翻翻,那儿搅搅。跟着几只老母鸡走,说不定就能找到几个还带着一丝余温的鸡蛋。

  大人抓鸡是为了招待客人,而小孩抓鸡纯粹是为了玩闹。挑一个大中午,叫上几个同伴,偷偷摸摸来到鸡后面。一人把鸡赶到角落,另一个拿大网网住鸡,还有一个负责拿箱子快速将其扣住。有时总也抓不住,得在田里追上好一会儿。要是在田里摔上一跤也没事,爬起来接着追,就算一个中午捉不到,他们也不会罢休呢!

  那用什么赶鸡呢?大人会说用铁棍、木棍,而小孩早就想到用柳条了!

  从柳树上折一根韧性好的柳枝,把上面的叶片全都摘下来,存到一个小盒子里。去抓鸡的时候,大手一挥,“咕咕咕”,鸡就会边叫边往反方向跑,正好被孩子们合力抓住。他们还会把柳枝围成一个圈,把存在盒子里的那些叶子插进中间的空隙里。如果在春天,再在上面插上几朵迎春花,就成了一个女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皇冠”。柳条的皮还能做成哨子呢,在柳条的末端选一段大约15-20厘米的枝,小心地把这段枝折下来,用手从上到下扭树皮,然后抽出中间的树枝,外面那层空心的皮就是口哨了。放在嘴里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声音,有趣极了。

  农家孩子不断寻找、创造着来自田野的乐趣。

唐伟老师点评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农村生活仿佛正一步步离我们远去,曾经推窗就能看到的田园风光已被高楼大厦代替,大黄狗、公鸡、老牛……这些农家常见的家禽家畜也变得难得一见。这篇文章带着我们告别城市的喧嚣,走进鸡鸣狗吠、杨柳依依的农村生活,体验农家孩子独有的乐趣。

       文字是静态的,但当小作者把一个个静态的文字串联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就组成了一幅又一幅具有动态美感的画面:随着清晨公鸡的一声打鸣,农家孩子挎上小竹篮,跟在老母鸡后面捡刚落地的蛋;中午时分,农家孩子拿着大网和箱子,在乡郊野外赶着鸡玩耍,摔上一跤也没事,爬起来接着追;折上一根韧性好的柳枝,赶着鸡无处可逃,乖乖就擒;折下的柳条围成一圈儿,插上迎春花,就是女孩们梦寐以求的“皇冠”;剥下的柳条皮还能做成口哨,放嘴里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声音……上述这些形象活泼又生动至极的描写,读来使人身临其境,我们好似也成了赶鸡、折柳小队中的一员,与小作者一同体验赏心悦目的农家乐事。
 
 
 
 
 
 
上一篇:可爱的小蘑菇 | 赛场上的遗憾 | 一次难忘的家长会 @ 小星星乐园下一篇:我是一颗糖 | 邻里情 | 与门赛跑 @ 小星星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