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有话说”之回家的路

发布日期: 2019-04-16 点击次数: 2417

 

栏目主持:毕文侠
点此倾听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刚刚我念的这首《回乡偶书》,相信很多同学都耳熟能详,随口就可以背诵出来。它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

说是大诗人,其实,我想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可能也就限于语文课本中的《咏柳》和《回乡偶书》了吧。其实贺知章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不但诗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很棒,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他就中了状元,是咱们浙江省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更重要的是,他还是诗仙李白的伯乐和知音呢。

 

 

想当初,李白刚到京城长安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机会展现他的才华,直到他碰到了贺知章,贺知章那时候已经是皇帝唐玄宗身边的大红人了,他一见到李白,就被李白的才华和风度所折服,称呼李白是“谪仙人”,就是从天上被贬到人间的神仙。他天天和李白一起喝酒、吟诗,这下,整个长安城都知道李白的大名了,皇帝也听说了李白的名字,于是把他召进宫,做了一个翰林院里的官。

 

 

不过李白由于自身狂放不羁的性格,没过多久,皇帝就不太喜欢他了,于是“赐金放还”,给你些钱,你就回家去吧。而贺知章就不一样了,他在朝廷里很受皇帝的宠信,太太平平地做了五十多年的官,直到八十六岁时,感觉自己快干不动了,就向皇帝唐玄宗辞职,要回到老家去。

唐玄宗听了,非常舍不得这个老头,但是又考虑到他的年纪确实很大了,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合情合理,于是问他,你退休前还有没有什么请求呢?

贺知章想了想,说:“陛下,老臣的家里有个小儿子,名字还没起过呢。臣想请求陛下给我儿子起个名,等我回到老家后,就可以跟别人说我儿子的名字是皇上给起的,那我多有面子啊。”

唐玄宗一听,就这么个要求啊,太简单了!就对他说:“贺爱卿啊,朕觉得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讲信义,讲信义的人呢,一生都会过得顺利安稳的。朕相信,有你这么个好老爸,你的儿子将来也会像你一样讲信义的,你儿子就叫孚吧,这个孚字,就是讲信义的意思,你儿子就叫贺孚吧。”贺知章被皇帝这么一夸,高兴得都晕晕乎乎了,赶紧谢恩,心想这下子回老家之后就可以在大家面前吹牛喽,我儿子的名字是皇上给起的!

贺知章美滋滋地回到家,刚想先在家人面前吹吹牛,突然一拍脑瓜子:“哎呀!不对啊,孚是爪下之子,原来皇上给我儿子起了个名叫贺爪子啊!”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皇上是在寻自己开心。可是皇上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哪有收回的道理?

于是,贺知章可怜的小儿子贺孚,只能一辈子都被人在背后偷偷地叫贺爪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找人开后门,哪怕是找皇帝开后门想给儿子起个好名字,也有被坑的时候。

 


故事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说这首《回乡偶书》,这《回乡偶书》其实一共有两首,我们熟知的是第一首,具体的解释我就不多说了,就是一个老诗人的回家之路,相信学校里的老师都已经解释过了,我在这里想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晚年回到家乡的伤感之情,说诗人感觉到了年华老去、世事沧桑。而我倒不这么想,从诗人一生的经历来看,都是非常平稳、顺利的,他做了五十多年的官,一直深受皇帝宠信,而且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唐玄宗还依依不舍,率领文武百官送了他一程又一程,场面十分浩大,如果当时有新闻记者的话,这新闻一定会上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头条。

诗人年纪虽大,却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古往今来,享受这样待遇的能有几人呢?所以,从人之常情来判断,他没有理由会伤感,更何况皇帝还给他的小儿子赐了名字,他的心情应该十分愉快才对。

 

 

第二个理由,我们可以从他的号来推断。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我想敢自命为狂客的人,都是狂放不羁、不会轻易伤感的人。根据历史记载,贺知章性格开朗幽默,喜欢发议论、开玩笑,所以他看到李白,才会给他起了个“谪仙人”的绰号。而杜甫在《饮中八仙歌》的第一句就写了“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老眼昏花,酒后还要骑马,这要是在现在,肯定得算是酒驾了。他在马背上摇摇摆摆的跟坐船一样,一不小心掉井里去了,居然还呼呼大睡呢。真是越老越爱玩闹,这就是诗人贺知章,这样的人才会给自己起个四明狂客的号。

 

 

以他这样的性格,我想是不会一回到家乡就觉得伤感的吧?

“少小离家老大回”在我看来只是一句平和的表达,虽然“乡音无改鬓毛衰”也许有一点伤感,但是当他看到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问他“老爷爷,你是从哪里来的呀”,就立刻引起了他的幽默感:“小朋友,你猜猜看我是从哪里来的?给你一点提示哦,我的口音和你是一样的。”后面的情形我们也许可以想像得出:聪明的小朋友猜到了这个好玩的老爷爷原来就是家乡人,就牵着他的手,蹦蹦跳跳地一起回到村里去了。

这完全是一幅轻松愉快的画面,如果硬要解读成伤感,我认为是比较勉强的,也是不合理的。

 

 

说到他的号四明狂客,还跟咱们宁波很有关系呢。四明山是宁波的名山,据说贺知章年轻的时候,曾经游历过四明山,后来他还在当时称为明州的宁波做过官,深受百姓爱戴。在咱们宁波市鄞州区兴宁桥附近,现在还有一条贺丞路,这条路上,曾经还有一座贺丞庙,这些都是宁波人民为了纪念贺知章而建造的。直到上世纪50年代,学校还是庙宇的模样,贺知章的塑像还在呢。

《回乡偶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千两百多年前,一位老诗人的回家之路,虽然是“离别家乡岁月多”,但他身处大唐最强盛的时期,国家繁荣富强,人人意气风发,所以,老迈的诗人并不感时伤怀,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乡音永不会改变,家中的亲人也已经热切地等待着他的归来。 

 

 

     往期回顾

      “毕有话说”之《水浒》小考 

      “毕有话说”之鼻祖是谁

      “毕有话说”之钱的历史

      “毕有话说”之元旦和春节

      “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上)

      “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下)

 

 

上一篇:“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下)下一篇:“毕有话说”之爆竹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