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下)

发布日期: 2019-04-16 点击次数: 3961

 

栏目主持:毕文侠
点此倾听

 

大家好,今天是1月22日,我想各位小学生中学生朋友们,你们已经结束了期末考试,快要开启寒假模式了吧?不知道大家考得怎么样?几家欢乐几家愁呢?

考得好的同学,这个寒假应该会过得开开心心毫无压力,说不定过年的时候数红包数到手软;考得不太好的同学呢,可就有点郁闷了,过年走亲戚都不开心,最怕别人见面就问你成绩怎么样。

 


上一期,毕老师讲了古代考试的制度、考试的内容,以及古人是怎样参加考试的。这一期,我想和大家说说跟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几个名人和几个成语。

古代的科举考试,既然有人高中,当然也有人落榜。就像现在的学校里,既有学霸,也有学渣一样,不过我下面要说的这几个落榜的考生,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

 

那些大名鼎鼎的落榜生

 

 


杜 甫


第一个,诗圣杜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都会背几句他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或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当年竟然是科举考试的落榜生,并不是他的才华不够,而是因为他参加的那一期考试,主考官是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他怕参加考试的天下才子以后有谁的官位会超过他,对他的仕途不利,竟然一个都不录取,导致了杜甫、高适等一大批才子落榜。杜甫此后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左拾遗、工部员外郎等小官,虽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最终却在一条破船上贫病而死。

 

  张 继


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张继,他留下的诗篇并不多,其中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当年,他因为金榜上没有他的名字,非常失意,只好踏上回家的路。他坐船到了姑苏城外,夜不能眠,忽然听到远远地传来寒山寺的钟声,一下一下,撞击着他那颗失意的心,于是他提笔写下了《枫桥夜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一首千古名诗。

正如作家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中写道: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黄 巢


到了唐朝末年,另一个落榜生黄巢,他自称为“冲天大将军”,也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非常不满。考试落第之后,他满怀激愤之情,写下了《不第后赋菊》,其中最后两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气势凌厉,充分展示出他将要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决心。此后不久,他果真揭竿而起,发动了唐朝末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本已摇摇欲坠的唐王朝。

和他一样同是落榜生,同样发动了一场影响全国的农民起义的,还有一个清朝末年的洪秀全,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上,对当时黑暗腐朽的清政府非常不满,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直到1864年天京陷落,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李 时 珍


明朝的李时珍,他曾经三次落榜,此路不通,我就换条路走,于是他立志从医,此后一生都专心研究医药,走遍了大江南北,并参考了八百多种医书,历经27年的辛劳,终于写成《本草纲目》。

 

 

唐 伯 虎


明朝的唐伯虎,他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自幼天资聪慧,博览群书,16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考取了第一名,当时轰动了整个苏州城。后来却因为考场舞弊案件而受到牵连,被罚永世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受到这个重大打击之后,他寄情书画,此后以卖画为生。他所作的字画潇洒自如,很多作品流传至今。我们都知道他在民间的名气非常大,是个有名的风流才子,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关于他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吧。

 

蒲 松 龄

 

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个文人蒲松龄,他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举人,只好做了一个家庭教师,一边教书,一边留心收集民间故事,终于写出了厚厚一本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书中,他借狐仙鬼怪等故事,来揭露和批判丑恶的现实社会。我们可以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学到他所写的一篇《狼》,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几个跟科举有关的成语

 

说完了跟科举考试有关的名人,我再来说几个跟科举考试有关的成语。

 

 

最有名的当然是名落孙山。据说古代时候,在苏州有一个人名叫孙山,他进京去参加考试,有个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考试结束,榜单贴出来后,同乡人的儿子没有被录取,而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好歹算是榜上有名了。孙山非常高兴,先回到了家乡。

那个同乡人来问孙山,他的儿子有没有考中,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令郎更在孙山外。”告诉他榜单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你的儿子还排在我后面呢。说明同乡人的儿子没有考中。从此以后,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而没有被录取,叫作“名落孙山”。

 

 

刚说了一个没考中的叫名落孙山,而金榜题名和蟾宫折桂这两个成语,都是表示科举得中。金榜题名是指榜上有名,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蟾宫折桂出自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天上的月宫里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月宫因此也被称为蟾宫。折桂,就是折断月宫中桂花树的树枝,唐朝以来,人们把蟾宫和折桂这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就以“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应试得中了。

唐代的大诗人孟郊,在四十六岁那年才考中进士,他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写下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考中之后的兴奋之情,诗的最后两句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由此生产了两个成语“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一直流传至今。

 
毕老师有话说

 

 关于古代考试的那些事,毕老师就讲到这里。总的来说,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招揽人才的一种手段。在漫长的1300年里,科举考试还算是比较公平的,它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种只有世袭贵族才能当官的用人机制,让更多处于社会底层的有才之士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为国家效力,也使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而有考试就有成败,有得意就有失意,我刚才所说的历史上的这些名人,虽然他们当年都是高考落榜生,但他们并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另辟蹊径,最终在某一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也成了人生赢家,大名为后人所熟知所景仰。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一场考试的成败,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会给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带来波动,但是世界上的事是没有绝对的,决定我们一生的,不是某一场考试,而是考试之后的心态和行动。

哪怕你落榜了,失意了,也可以“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相信属于你的人生画卷才刚刚展开,更多的精彩正等着你去开启,我们要用或喜或悲不同的经历,来滋养生命的丰度,最终,你一定会认识到曾经以为不可跨越的鸿沟,只是一道浅浅的水洼;你曾经以为无法登攀的高峰,只是一个小小的山丘。

相信生命中所有的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值得你去感恩,去拥有。

 

 

     往期回顾

      “毕有话说”之《水浒》小考 

      “毕有话说”之鼻祖是谁

      “毕有话说”之钱的历史

      “毕有话说”之元旦和春节

      “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上)

 

 

上一篇:《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上)下一篇:“毕有话说”之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