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上)

发布日期: 2019-04-16 点击次数: 3517

栏目主持:毕文侠 

点此倾听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是1月15日,你们应该已经进入本学期的最后冲刺阶段,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迎接期末考试了吧?在这里,毕老师先预祝大家考的都会,蒙的都对,每个人都取得好成绩,过一个开心又轻松的寒假和春节!

有人说,做个现代的学生真是太麻烦了,每个学期结束之前,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要考好多门功课,如果能穿越回古代那就好了,那时只要考一门语文就够了,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说不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万一考中个状元那就厉害了!正所谓“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可是,古代真的比现在容易考试吗?毕老师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讲一讲古代考试的那些事。

 

我们现在所说的考试,在古代称为科举考试,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在唐朝的时候被确立下来,到了宋朝已经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考试制度,一直到明清两代,更是达到了顶峰。科举考试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1300年,这期间一共产生了文武状元777名。这么长的时间里,才不到800名状元,你想想看,在古代要当一个状元是多么不容易!不像我们现在,那么多个省,每个省每年都会产生一个高考状元,一年就有好多个状元,而且现在这个状元还和古代不一样,现在的状元是省级的,古代的状元那可是全国的第一名,含金量高多了。

古代的人,是怎样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又是怎样成为状元的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讲,大家听了以后,一定会觉得比现在的考试要难多了。

 

第一方面是考试的等级。我们知道,对现在的学生而言,从小到大,重要的考试有小升初、中考、高考这三场考试,而对古代的学生而言,他们一共要经过四个等级的科举考试。毕老师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咱们玩过关游戏,一共要冲过四个关一样,这四个关,越到后面难度越大。

第一关叫做童生试,其实这是一个入学考试,无论你的年龄多大,都需要经过童生试,才能继续过后面的关。有的人一辈子都过不了这第一关,直到胡子一大把了,还是被叫做童生,听起来都难过啊。说到这里,毕老师想起来咱们宁波的鼓楼旁边有一条呼童街,这个街名的来历就与童生试有关。当时这个地方有一个童生试的考场,考试前童生要被一一点名,听到自己的名字,然后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时间长了,大家就把这条街叫做呼童街了。只有通过了这个童生试,才能够取得生员的资格,生员就是我们俗称的秀才。

第二关叫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为是在八月份举行,所以又被称为秋闱,闱在这里是考场的意思。只有通过了童生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这个考试,如果考中了,那么就可以称为举人了。这个考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我们熟悉的明代的唐伯虎,他就是考中了这个解元,所以世人称他为唐解元。

第三关叫会试,时间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因为这个考试是在春天举行的,所以又被称为春闱,全国所有的考生都要赶到京城里去参加考试,考完之后,只录取前三百名,因为全国也就这么三百个人,所以他们的水平更高了,被称为贡生,意思是要把才能贡献给皇帝的人。

第四关就是终极大关,叫殿试。考生能走到这一关的人已经很少很少,非常了不起了。最牛的是这个考试是由终极大boss皇帝亲自主持的,是所有的考试里面级别最高的,而且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没有落榜的说法,不过会出现三甲,这三甲的第一名就是响当当的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说完了考试的等级,我再接着来说说古代考试的内容。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在写的时候,还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这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还得写出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来,就像戴着镣铐跳舞一样,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最后我再来说说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咱们现在的学生,比如在高考之前,有爸爸妈妈好吃好喝地侍候着,有条件的还会去宾馆开个房间,专门做孩子考前复习的清静之地,到了考试那天,也会由家长亲自送到考场门外,千叮咛万嘱咐之后,目送着孩子进考场。

这种情况在古代是完全不存在的。古代的考生要进京赶考之前,因为路途遥远,所以要事先准备很久,换洗的衣服、路上的盘缠等一样都不能少,还得想好是徒步走去,还是骑马骑驴的去,这些都要考虑到。家里有钱的,可以用钱解决很多问题;家里没钱的,出远门赶考还得自带好多干粮以备一路上吃。所以三年参加一次考试,实在是要花不少的钱,能考上还好,考不上又不甘心的,复读三年再去考,所花的钱就更多了,哪怕家里原来有些积蓄的,到那时候也得花光,所以我想戏曲中书生落难,一副穷酸样,应该不是完全瞎编出来的。

 

 

看完了上面这些以后,大家是不是感觉古代的科举考试真的是太难了?那简直是一场智力、毅力、体力、财力大比拼啊。哪怕你做到了以上种种,才华横溢加财大气粗,说不定也有意外的因素让你铩羽而归。在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要想出人头地实在是太难太难了。现在你应该庆幸自己没有生在古代,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了吧?

好了,关于古代考试的那些事,毕老师先讲到这里,下一期,我再给大家讲几个历史名人,他们的命运,都跟科举考试很有关系。咱们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毕有话说”之《水浒》小考 

      “毕有话说”之鼻祖是谁

      “毕有话说”之钱的历史

 

上一篇:“毕有话说”之南山在哪里下一篇:“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