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有话说”之南山在哪里

发布日期: 2019-04-16 点击次数: 2828

栏目主持:毕文侠

点此倾听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今天我来和大家赏析一首著名的诗《饮酒·其五》,我们可以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看到这首诗,相信学过的同学们都会背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他又名陶潜,字元亮,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是浔阳柴桑人,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这一带。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后来辞官归隐了,归隐期间,他写了许多诗,包括《饮酒》诗二十首,其中第五首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派诗歌的创始人、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李白虽然也写了大量的饮酒诗,但是与陶渊明相比,晚了300多年。

我看了课文,发现对于这首诗,有一个词没有解释清楚。也许是课文的编者认为这个词太简单而没有必要解释,也许真的是疏漏了,这个词就是南山。我认为搞清楚了南山这个词,对于理解整首诗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查了一些资料。

很多资料认为南山就是指终南山,而终南山自古就是名人高士的隐居之地,像建立西周的大功臣姜子牙、民间财神赵公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八仙中的吕洞宾和汉钟离、药王孙思邈、捉鬼驱邪的钟馗、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等,都隐居在终南山,所以陶渊明也隐居在这里,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个说法,我们粗略一想,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就可以明白是不对的。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分裂的年代,南方的司马氏政权在长江以南,北方则由少数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所控制,南北双方隔着长江对峙多年,战争不断,处于南方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怎么可能千里迢迢地穿越火线跑到位于北方的终南山去隐居呢?这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吗?所以我认为诗中的南山是不可能指终南山的,虽然终南山的名气很大。

对于南山,毕老师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这南山其实不需要多加考证和解释,就是实指南面的山,诗人为了诗句对仗工整,配合前一句“采菊东篱下”的“东”字,所以后一句用了有“南”字的“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从容淡泊。

第二种看法,说起来有一点复杂,与“商山四皓”的典故有关。毕老师曾经看过一本作家、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的《花花朵朵坛坛罐罐》,里面有一篇《“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他根据两件出土文物,提出南山乃是指“南山四皓”,因为这两件出土文物,一件产生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另一件产生于南朝,相比较现在,这两件文物离作者写诗的年代是比较接近的。文物上都画有故事,并且写着“南山四皓”的字样。那么,“商山四皓”是怎么回事呢?它与“南山四皓”又有什么联系呢?

南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声名显赫的隐士,他们分别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皓”是说他们年纪很大,已经须发皆白。

这四位老先生是秦朝时期朝廷里的大文豪,他们因为不满秦始皇焚书坑儒,就结伴隐居在终南山,所以人称南山四皓。后来这四位受张良所托,出山辅佐刘邦的太子刘盈,帮他登上了帝位,功成之后就近隐居在都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因为终南山又叫南山,所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商山四皓”,在历史上其实是叫“南山四皓”的,“南”字之所以变成了“商”字,是史书在一代代的刊刻传抄过程中,犯了一个鲁鱼亥豕的错误,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商山四皓”而不是“南山四皓”了。

我们可以想像,当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令,罢官归田, 在东篱采菊的时候, 悠然想起了南山四皓,就用“南山”表达了他对同样是隐居者的这四位前辈的景仰之情,诗中的“南山”就是“南山四皓”的简称。

说到底,不管是商山还是南山,我们都同样可以理解陶渊明隐逸山林,不与黑暗时世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诗中的南山在哪里?也许不在大地上,而是在诗人的心里。

说了这么些话,毕老师是希望大家再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能多获得一些诗外之趣。咱们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毕有话说”之《水浒》小考 

      “毕有话说”之鼻祖是谁

      “毕有话说”之钱的历史

      “毕有话说”之元旦和春节

 

 

 

 

 

上一篇:“毕有话说”之元旦和春节下一篇:《毕有话说》之古代考试那些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