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有话说”之元旦和春节

发布日期: 2019-04-16 点击次数: 2745

栏目主持:毕文侠

点击倾听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今天我来和大家讲一讲元旦和春节。

2018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通常都会说两次新年快乐,第一次是在元旦的时候,第二次是在春节的时候。那么,为什么要说两次呢?

这是因为我们对于新年日期的算法不同,元旦是在一月一日,把这个日期当做新年的第一天,是按照公历来算的;而春节的日期不固定,是按照农历来算的。公历和农历,又被称为阳历和阴历。在我的印象中,年轻人喜欢用公历也就是阳历来算日子,而老年人一般喜欢用农历也就是阴历来算日子。

  

 

元旦的元字,是指初始,有第一的意思,比如我们熟悉的状元这个词,原来就是指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而旦字是个象形字,最下面的这一横代表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时候,肯定是早晨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

古人认为,元旦这一天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一月的开始和一年的开始,就是说不论从一天、从一月还是从一年来看,它都是第一天,所以称之为“元旦”。

 


但是我们现在的元旦跟古代的元旦相比,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变化,这么说吧,我们现在过的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其实才是历史上被称为“元旦”的日子,而春节这个概念,在古代是没有的,是在民国时期才逐渐被提起的。

在民国时期,外国思想大量涌入中国,当时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元法也被引进来,这个公历纪元简称公元,也叫西元,因为是从西方引进的,我们现在常说的公元几几年,就是这么来的,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成了老百姓进行农事生产的标准。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采用了公历,把1月1日定为公历年的第一天,这是近代元旦这个节日的来历,又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看作是农历年的开始。

到了1949年9月底,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为了跟国际上通行的纪年一致,就把元旦的含义由农历大年初一正式转到了公历的第一天,把原来历史上的那个元旦改叫春节。从此,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元旦有了法定的定位。

 

 

 

春节是个除旧布新的日子,它虽然被定在了农历的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祭灶、打扫卫生、购买年货、贴春联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过春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年夜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一起“守岁”。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还会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的这些热闹景象,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这个春节才算是真正地过完了。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信仰、美好愿望、生活娱乐,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丰富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这个民俗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元旦和春节的历史演变,毕老师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毕有话说”之《水浒》小考 

      “毕有话说”之鼻祖是谁

      “毕有话说”之钱的历史

上一篇:“毕有话说”之钱的历史下一篇:“毕有话说”之南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