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 徐燕南
提起晃荡,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十四五岁男孩的身影:穿着校服,单肩挎着书包,戴着耳机,吹着口哨,一步三晃地走在落日余晖里……这个场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走过这样的青春时光。
近日,读了东野圭吾的自传《我的晃荡的青春》,我才发现,原来正是那些看似“晃荡”的时光,才造就了如今的推理大师。作为一名老师,我看完书后也扪心自问:我能给我的孩子一段这样“晃荡”的童年时光吗?
我问自己:我能给孩子一段真实的童年时光吗?东野圭吾有充分自由的生长环境。他的父母虽然希望孩子学习优异,但更多的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从小到大,东野圭吾没有请过补习老师,所以他的青春里才能有伙伴之间的玩耍打闹做“坏事”,有对李小龙的崇拜模仿,有在街上闲逛受骗的经历……这些就是他小说写作的不竭源泉。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亲身的经历,哪来深切的体会?有次跨学科听课,科学老师拿出了“狗尾巴草”问孩子们是否认识。全班孩子一致摇头,甚至有孩子提问:为什么和书上长得不一样?(书上是一大丛,老师拿了一株。)在我的记忆中,大自然是一位慷慨的伙伴:苍耳是双方“对战”的子弹;一串红的根部中有甜甜的“糖果”;狗尾巴草是我们手上的“戒指”……我们在大自然中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互动,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护大自然,这可比单纯的说教好多了。我不禁想问: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时,回想他们的童年,又会剩下点什么呢?我只能尽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与他们一起体会真实的生活,教导他们辨析美丑,用美好与善良武装他们的心灵,用理性与辩证丰富他们的头脑,只愿他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问自己:我能给孩子一段充满“挫折”的童年时光吗?东野圭吾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小人物磕磕绊绊的逆袭史,但正是他面对这些坎坷时乐观面对的勇气与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东野圭吾。身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总是竭尽全力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可这样真的够了吗?一次大队委竞选,一个平时表现十分不错的孩子落选了。等我收拾场地时,我看到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哭一边冲他妈妈咆哮:“我明明很好,为什么不选我?!”还不停地在地上打滚。小小的一个失败就如此崩溃,以后面临种种困难时又该如何呢?其实孩子的心灵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顺其自然,让他们去面对那些无法避免的失败与挫折吧,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他,给他面对的勇气与信心。与其小心翼翼地规避失败,不如教给孩子面对失败的方法,这才是“治本”之策吧!
我问自己:我能给孩子一段无所畏惧的童年时光吗?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冒险家”,从出生开始,他们就逐步用自己的眼睛、嘴巴、双手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可渐渐地,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被越来越多的“规矩”束缚住了手脚,成了一个个“乖宝宝”。所以我只能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为他们创造探索的空间。就像小林宗作校长宽容地对待小豆豆掏粪的行为一样,我不会批评孩子用弹珠搭房子,只要他最后能把玩具收拾好;我不会嘲笑孩子异想天开的创意,只是鼓励他在父母的陪伴下试一试……我希望孩子们在未来有所想法时,第一反应就是“试一试”这三个字。
读完这本书,有共鸣、有感动、有思考、有欢笑,或许只有这段“晃荡”的青春,才能成就现在的东野圭吾。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拥有这样的青春,毕竟,谁的青春不曾晃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