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药” | 我变成了班主任 | 桥的变迁 @ 小星星乐园

发布日期: 2021-08-20 点击次数: 565


 FM904 


小星星乐园

▾  点击收听  ▾ 


小星星乐园 @有声作文NO.126.mp3

00:0019:13


“特效药”


宁波市北仑区长江小学303班 秦僖泽


微信图片_20210812092516.jpg


今天一起床,我就流鼻涕、咳嗽,难受极了!爸爸只好带我去人民医院看医生。

 

正值换季,医院里有好多病人,抽血化验的地方排起了长龙,需要等很长时间。我整个人晕乎乎的,只想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会儿,好不容易在角落里找到一个座位,一屁股瘫坐在上面。

   

过了一会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了过来,她的右手按着左手的手臂处,一看就是刚抽完血。因为等待化验结果的人很多,没有座位了,老奶奶只好站在一边。隔着口罩,我发现老奶奶紧皱着眉头,额头上都是冷汗,身体还微微颤抖着。我心想:老奶奶一定很不舒服吧,这么大年纪一个人来看病太不容易了。想到这里,我连忙起身,走到老奶奶身边说:“奶奶,您来我这儿坐吧!”

   

“谢谢你,小朋友!”老奶奶轻声感谢,艰难地坐到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老奶奶此时戴着口罩,但我能感受到她满脸慈爱的笑容。虽然我的身体也不舒服,但是我的心里却很舒坦。

   

今天,我真实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病仿佛也好了很多。原来,助人为乐还是一剂治病的“特效药”呢!


指导老师:王磊


张静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的记叙文。小作者通过记录去医院看病的亲身经历,不仅自己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还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少年身上真善美的品质。
先来说说文章的标题——“特效药”,通读下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比喻形象贴切、一语双关,并且与结尾相呼应,标题取得恰到好处。
再来看看文章中间几段的叙述,这里主要采用的是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小作者语言朴实、描写细致,把老奶奶生病时的痛苦感受和“我”作为旁观者的担忧情绪相结合来描写,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情。
这篇文章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小作者用自己的真心去感知世界,用自己的情感去捕捉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打动人心,又让人有所感悟。



我变成了班主任


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六(2)班 郝思源


微信图片_20210812092513.jpg


一天晚上,我在家里写着作业,一阵困意袭来,我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手中的铅笔竟然变成了老师改作业用的红笔,桌上的作业本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沓厚厚的试卷。我看了看放在桌上的“工作笔记”,才明白过来,我竟然变成了一名语文老师,还是一个班主任!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终于不用每天听课、写作业了!我像个真正的老师一样开始批改试卷,可试卷就像永远改不完似的,我改呀改,一直到深夜才去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学校。一到教室,我就发现有一堆干不完的事和理不清的“麻烦”。比如这位李同学,校服没穿,红领巾也没戴;这位张同学,作业全都没做……我心里很是恼火。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本以为大家能安静地听我讲课,可没想到上课时,同学们还是吵吵闹闹的。我气得一连说了好几个“安静”,教室里终于没有刚才那么吵了。在课上,我教大家学了两首古诗,其中一首是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吗?”“是宋朝。”“不,是明朝。”“你们都不对!李商隐是唐朝的!”“不对,不对……”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我的救星——下课铃响了。我回到办公室正想休息一会儿,可刚坐上椅子,班长又把我请进了教室。原来,教室里有同学吵起来了,他们不但吵架,还打了起来。我赶紧来到他们面前,看看有没有人受伤,并且好好教育了这两个同学。

    

唉,当老师比当学生累多了!”正想着,突然耳边响起了妈妈的声音:“快醒醒,做完作业再去睡觉!”

    

原来,刚才都是我做梦的情景。看着眼前的作业本,我想对老师说:“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指导老师:庄苏波


张静老师点评


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想象类的作文,并且它是以现实的学校生活为依托,想象与实际相结合,讲述了小作者在梦里以一个班主任老师的身份所经历的种种困难。
文章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在梦里,小作者把一个班主任常态化的工作都体验了一遍:批改作业、检查校纪校规、上课、处理学生突发状况、教育引导……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流畅,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生活化的叙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文中的这些事例既反映了真实的课堂生活,又体现了故事的冲突性,丰富的语言、合理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全文的最后,从梦境回到现实,小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我想正是因为在梦中的这场经历,小作者才体会到了班主任老师的不易。这篇文章,不仅是小作者要对老师表达崇敬之情,更是呼吁我们每一个学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共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桥的变迁


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601班  廖睿涵



微信图片_20210812092510.jpg


十二岁生日那天,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爸爸郑重其事地将它递过来,那是一本红色的相册,边角有些破损,摸上去十分粗糙。生日送这个干什么呢?我有些疑惑。


翻开相册,只见发黄的扉页上写着四个字:家族相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磨损得十分严重,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但我依稀能辨认出,那是一座桥。桥身很简陋,连接着江的两岸。桥旁靠着一个浓眉大眼的小男孩,他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衣服,憨憨地笑着,他的手指向远方的麦田。哦,这是小时候的爷爷。“爷爷,爷爷,给我讲讲当年的故事吧!”我转头对爷爷说。


爷爷的脸上浮现出无限怀念:“这张照片拍摄于1972年,当年爷爷家就住在灵桥边,就是这座桥。它横跨于宁波市海曙区与原江东区分界的奉化江上,俗称‘老江桥’。我常常痴痴地望着它。它是宁波的母亲桥,宁波的第一桥。关于这座桥还有个传说呢,据说唐代建浮桥时,由于江流湍急,建筑桥基时发生困难。此时天降暴雨,雨后天现彩虹。因而工匠在出现彩虹之处打下桥桩,将桥建起,因而时人认为灵现,故桥名定为灵现桥,又名灵桥。”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再看看照片中的灵桥,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那时候,没什么车。每次去城里进货,只能挑着担子,从灵桥上经过。”奶奶的声音从耳边传来。


我接着往后翻,看到了一张照片上有一个正在跳格子的小女孩,她身穿碎花小裙,笑得如花般灿烂。这……应该是妈妈吧。最吸引我的,是这张照片的背景,还是一座桥,不一样的是那座古朴沧桑的桥,被刷成了青色。桥面平稳厚实,桥栏上立起了一根根坚固的柱子,桥的后面若隐若现着一栋三层小楼,像是一座小学。在照片的边角处,写着潦草的两个字:灵桥。这是灵桥?变化可真大!我开始重新审视起眼前的这张照片。


“这是1992年拍的,那时候,每天放学,我都要骑着自行车经过灵桥。桥两岸的风景越变越美,桥面更加宽阔平坦。”妈妈也陷入了回忆。


属于我的这一页是暑假时,我站在灵桥上拍的一张照片。我穿着一件精致的蕾丝裙站在桥上,脸上挂着甜甜的笑。月光下的灵桥,在夜幕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妩媚。


灵桥,从一开始的简陋破旧,到后来的美观耐用,我想,这不正是宁波人世世代代奋斗的缩影吗?宁波从这里一步一步发展,越来越繁荣,最终成就了这一番美好的景象。瞧,它身披银袍,横跨于碧波之上,闪耀着动人的光晕;它张灯结彩,众星捧月,镶嵌在宁波的三江口;它端庄高雅,落落大方,笑迎八方来客。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的它美得令人心醉。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光发亮,它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灵桥,宁波的母亲桥,我们都是它的子女,我们都以它为傲。


合上家族相册,我感触良多。我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要送我这个礼物:桥在变,时代也在迅猛发展,我要努力学习,为宁波的建设添砖加瓦。


指导老师:范一心


张静老师点评



说到宁波的桥,不得不提的就是这座历经沧桑的“灵桥”了。它既是我们宁波的地标性建筑,又是储存着我们祖祖辈辈宁波人记忆的地方。正如廖睿涵同学的这篇文章,一座桥,三张照片,勾起了三代人的回忆,同时记录着家乡宁波的发展轨迹。
写这类文章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篇文章出彩的地方还不少。首先,全文主要运用的是对话描写,作为一个对过去并不了解的孩子来说,借大人之口来推动故事情节,把桥的演变、时代的发展,通过爷爷、奶奶、妈妈来讲述,这个手法运用得自然又巧妙。
第二点,本文的角度特别灵动。小作者一方面从桥的变化来展开叙述,另一方面从照片中妈妈和“我”的穿着打扮、神态动作来展开描写,不管是桥还是人,都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一正一侧,两者呼应。
第三点,从内容上来说,小作者思路清晰,文字自然朴实,并且描写翔实。一家三代都是灵桥变迁的见证者,所有的对话描写以及所举的事例,都能很好地去呼应主题。
最后通读全文,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桥在变,人在变,时代在变,宁波也在变。而这所有的变化,都是朝着一个更好更远的方向,这就是以小见大,因此文章的立意就变得深刻了。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可恶的蚊子 | 一只螃蟹的冒险之旅 | 雪 @ 小星星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