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垃圾分类专家 | “老戏骨” | 那杯异乡的“咖啡”@小星星乐园

发布日期: 2021-03-12 点击次数: 736

图片


图片


(点击下方音频聆听本期节目)


小星星乐园 2021-03-10(剪辑).mp3

图片



我家的垃圾分类专家

宁波市北仑区华山小学501班  赵奕然


图片


我的爷爷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固执,碰到新鲜事物会有抵触情绪,比如垃圾分类这个事儿。
    
以前,我们家只有一个垃圾桶,所有垃圾都一股脑儿丢在一起。为了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妈妈又买了三个垃圾桶,放在厨房一字排开,爷爷看了,不以为然地说:“搞得像卖桶的小摊,啧啧……”丢垃圾时,如果三个垃圾桶都没装满,爷爷就会把不同垃圾桶里的垃圾倒在一个袋子里。我赶紧给爷爷上课:“爷爷,您这样扔垃圾是方便了,但是不符合垃圾分类的要求呀,我们要用行动响应号召,让北仑更文明,让环境更优美嘛!”爷爷心口不一地敷衍我:“知道了,知道了。”
    
前几天,爷爷倒完垃圾回来,嘴里嘟囔着:“那些人真是的,老说我分得不合格,这不都是垃圾嘛……”看来,爷爷是被抓了个现行,可爷爷竟索性闹起了罢工:“反正以后我不去丢垃圾了,懒得听他们啰唆,哼!”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劝慰爷爷,爷爷才勉为其难,继续接下这烫手的活儿。
    
慢慢地,爷爷对垃圾分类越来越上心:出去扔垃圾前,他会捧着垃圾桶,仔细检查是否有“漏网之鱼”;做饭时,爷爷会突然从厨房探出头来,扬着手里的螃蟹大喊:“囡囡,快给我查查,螃蟹鳃算厨余,那螃蟹钳子应该算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
    
现在的爷爷俨然是家庭垃圾分类专家了,是什么改变了他?爷爷不告诉我,只是笑着让我跟他一起去扔垃圾。刚走到小区垃圾集中放置点,就看到两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阿姨热情地冲我们招呼:“大爷,来扔垃圾啊?”一位红马甲阿姨麻利地接过爷爷手中的垃圾袋:“大爷,您分得越来越好了,感谢你们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呀。”爷爷却不好意思地笑了:“你们每天这么辛苦,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能不好好配合吗?”小区垃圾集中处置点人来人往,两位红马甲阿姨忙而不乱,爷爷也主动帮着分拣,我则拎起小铁夹,清理起地上的小杂物。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志愿者的微笑,是做一个文明北仑人的骄傲,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使命感改变了爷爷。

指导老师:谢一丹




张静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具有时代感的文章。“垃圾分类”虽然在我们宁波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在倡导初期,还是有不少人无法适应,就比如小作者的爷爷。不难发现,小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她善于观察,懂得从观察中提取有价值的素材。通过叙述爷爷学习垃圾分类这件事,把爷爷从一开始的抵触到最后成为垃圾分类专家这个变化过程记录下来,不仅反映出爷爷这个人物的思想品质,也以小见大地体现出新时代的人民在精神上、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细读文章,这个垃圾分类专家的练成并非一蹴而就。文章前三段,通过在家垃圾分类和外出倒垃圾这两件事,向我们交代了爷爷是如何排斥垃圾分类的,这里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既生动又有趣,把爷爷带着小情绪的可爱形象刻画得十分饱满立体。

再往下看,渐渐地,爷爷有了转变,这个转变从何而来?文章的结构布局非常巧妙,直到最后才揭晓谜底:是志愿者的微笑,是做一个文明北仑人的骄傲,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使命感改变了爷爷。这样的结尾既深刻又有意义,让整篇文章得以升华。



       


“老 戏 骨”

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实验校区503班  胡斯羽


图片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位“老戏骨”可不是什么演员,她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于老师。如果说教书是她的主业,那演戏就是她的副业,而且是位资深“演员”,人送雅号“老戏骨”。只要你来听听她的课,保你乐而忘返。这也正是大家无比喜爱她的原因吧!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等着上第一节数学课。一个迟到的同学正灰头土脸想挪步偷溜进教室。这时,老戏骨立马眨着她那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发言了:“这位小同学,你是哪个班的呀?是不是走错路了?是不是很爱上我的数学课才赶着过来的呀?那赶快入座吧!”
    
正在上课,老戏骨那双火眼金睛好像又发现新情况了。原来有同学不好好听课,在课堂上写家庭作业。这下老戏骨有的忙了:先是加重了讲课的语气,看到那位同学还没有领会“深刻含义”,老戏骨就边讲课边来到他的身边,只听“哦呦”一声,老戏骨一边扶着那位同学的桌子,一边说道:“你看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差点摔倒了!”这时,那同学终于开窍,不好意思地收起了作业。但有时也会冒出一两个“顽强抵抗”的同学,这时,老戏骨又开始了她的“表演”:“哟,这么认真呢?要不我给你多布置一些作业当作礼物?”听到这话,全班同学立马笑得前仰后合,而那个同学只得连声讨饶了。
    
老戏骨不但会“演戏”,而且还是性情中人,非常照顾我们这些学生,因此相处甚欢。一到夏天下午,人就容易犯困,竟然有人在数学课上睡着了!老戏骨一眼就瞧见了,“嘘”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说:“要不我们上课轻点,别影响这位同学休息?反正还有十多分钟就下课了,现在叫醒他,难保再睡上一节课,那就更得不偿失了,还是牺牲一下我的课吧!”这时,我们就心领神会地打好配合。
    
学习压力太大的时候,老戏骨还会暂停讲课,与同学们聊聊见闻,聊聊看过的一本书,或者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这可不像会在数学老师身上发生的事,但的确,这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我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记得有一次,老戏骨与某位同学聊天,聊着聊着就说起了一位知名作家。这下,两个人就产生共鸣了,她们竟然热情地拥抱了,有时候还会出现“三连抱”“四连抱”的盛景。
    
你们是不是认为老戏骨只会上课和演戏?错了,人家还有高超的烹饪技术,拿手绝活是“红烧狮子头”。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班有一只大胆的小馋猫小心翼翼地向老戏骨提出了想吃“狮子头”的愿望。因为老戏骨曾经贡献过她的绝活,同学们一直念念不忘,但没有人敢提出想再吃一次的要求。老戏骨听后,皱了皱眉头问道:“真的吗?我有些耳背。”这时,全班同学沉寂了三秒,顿时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以表支持。老戏骨像一个孩子一样,身轻如燕,矫健得一蹦三尺高,连连答应,生怕我们收回请求。
    
别看老戏骨平时嬉皮笑脸的,但做起课件、备起课来可是一点儿也不马虎。有一次,我听到妈妈对爸爸说:“孩子学习辛苦,老师更辛苦,听说孩子班上的于老师做课件都做到凌晨两点。”原来,老师为了我们,不顾一切地付出了这么多啊!我想:我们都不能辜负她的期望。记得她曾经对我说:“你是我的优等生,别让我失望啊!”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响起,不断地鼓励我战胜困难。于老师,我想对您说:“好好休息一下,别累坏了,我们还想每天看到您的表演呢!”

指导老师:吴素文


张静老师点评


赞美老师的文章有很多,通常同学们通过叙述一件或多件事,来刻画老师教书育人的形象。这篇文章虽然也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呈现,但独特的写作风格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文章的开头,小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于老师是个“老戏骨”,那么老戏骨会演戏具体表现在哪儿呢?我们从于老师的课堂中找一找答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迟到的同学赶快入座,用加大分贝和上演摔倒的方式提醒上课开小差的同学认真听课,用开玩笑的语气再次点醒屡教不改的同学……所有种种,没有批评,没有说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于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保护着孩子们小小的自尊心,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当然,拉近距离的何止于此,对上课犯困的同学持以理解关爱的态度,用聊天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压,用美食捕获“小馋猫”们的芳心……这一切无不体现出于老师的与众不同与良苦用心。

通篇来看,小作者并没有过多地赞美老师之词,字里行间却透露着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用最有趣的文字来表达最真挚的爱,这真是一种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



       




那杯异乡的“咖啡”

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404班  姚雨辰


图片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那天发生的事情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那天我们在东南亚一座小城的河边休息,循着一缕独特馥郁的香气,我看到了一家简易的咖啡店。从未喝过咖啡的我忽然有了品尝咖啡的念头,于是拖着爸妈去那家店吃早餐。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嬷嬷在店里忙碌着,爸爸妈妈点了咖啡和早餐。不一会儿,老嬷嬷端来点心和两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慈祥地向我们点了点头。我迫不及待地抓过杯子喝了一口,惊叫道:“好苦啊!”咖啡看似极其诱人,可味道却苦得好似中药。妈妈笑了起来:“那你回味一下呗!”
    
我不禁又想端起杯子,却瞥见老嬷嬷正拼命地朝我摇头摇手。只见她瞪圆了眼珠,张大了嘴巴,用手指指我的头,紧接着晃了晃脑袋,翻了一下白眼。老嬷嬷那滑稽的模样像极了小丑,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好奇地推了推妈妈。妈妈看了老嬷嬷一眼,也是一脸茫然。她见我没理解意思,便流露出生气的表情,指了指咖啡,空手作出端杯欲饮的样子,又冲我摇了摇手。
    
这下我算是明白了:她这是不让我喝咖啡呀!可这是爸爸妈妈买的咖啡,我为什么不能尝一尝呢?正当我想问个清楚时,却见她到厨房里忙碌去了。不久后,她端着另一杯“咖啡”向我走来,她把杯子放在我的面前,用蹩脚的英语说:“巧克力,巧克力!”她一个劲地点头,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原来,这不是咖啡,而是一杯热巧克力。我和妈妈恍然大悟:老嬷嬷是想告诉我,小孩子喝咖啡不好,只能喝热巧克力。
    
我尝了一口温润丝滑的热巧克力,啊,真是美味极了!它比咖啡更甜,更香。老嬷嬷的热情和善良让我一直念念不忘这短暂而又美好的异乡时光,更提醒我任何时候都要用心友爱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指导老师:杨英



张静老师点评


生命中,总有那么些人和事会在某一瞬间不经意地打动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关心的话语,抑或是一个温暖的举动……幸运的小作者便是在异乡感受到了这份难以忘怀的感动。

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小作者用细致动人的笔调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待人热情、细心体贴的外国老嬷嬷。借一杯“咖啡”,我们记住了这位给予他温暖的人:“慈祥地向我们点了点头”、“拼命地朝我摇头摇手”、“瞪圆了眼珠,张大了嘴巴,用手指指我的头,紧接着晃了晃脑袋,翻了一下白眼”、“一个劲地点头,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一系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情节生动,叙述完整,让老嬷嬷热情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尽管语言不通,老嬷嬷的一举一动便能温暖人心。

如此有爱的文章,不仅小作者有深刻的感悟,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人间的真善美。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可恶的蚊子 | 一只螃蟹的冒险之旅 | 雪 @ 小星星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