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一抹黄”|妈妈的手|熏香农家的梦@小星星乐园

发布日期: 2020-11-12 点击次数: 657

640 (2).gif

(点击下方音频聆听本期节目)

小星星乐园 2020-11-11.mp3



QQ截图20201112152135.png

  有一抹黄,他们是穿梭于城市中的一群“小蜜蜂”,穿着黄色的背心,戴着黄色的头盔,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他们都会忙碌地帮我们搬运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他们是谁?我想你也猜到了,这群勤劳的“小蜜蜂”就是外卖小哥。

  马路上,商店里,电梯间……我好像随处都能看见外卖小哥的身影,他们总是行色匆匆,往来奔走。平时的新闻里,我也经常能听见关于外卖小哥的光荣事迹:帮车主换轮胎,帮失主找东西,救助遭遇车祸的伤员,给独居老人买生活用品……

  好几次,我与外卖小哥有过直接对话,“您好,您的餐点已准时送达,祝您用餐愉快。”“不好意思,路上耽误了点时间。”“方便的话请给我一个好评,谢谢!”还没来得及等我回复一句“谢谢”,他又匆忙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妈妈说,自从有了这群外卖小哥,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我们不愿进厨房,不愿出门时,他们总是勤劳而坚忍地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次次前行,一次次给我们带来便利。

  我爱这城市中的“一抹黄”,这辛勤的“一抹黄”。


张静老师点评


说到“一抹黄”,通常会让人想到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赞美环卫工人的文章很多,初看这篇文章的标题,还以为也是赞美环卫工人的呢!没想到小作者关注到的竟是我们时常看到却又容易忽视的那类群体——外卖小哥。


文章第一段,小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勾勒出外卖小哥的样子,描写出了人物的外形特征;第二段,小作者通过平日里的观察,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真实事例,反映出外卖小哥良好的思想品质;第三段,通过对外卖小哥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他们较高的职业素养。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其实改变生活的何止是科技,还有那些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人,而外卖小哥就是这其中的一类人。因此在文章的最后,小作者通过妈妈的感受、自己的体会,发出由衷的赞美——“我爱这城市中的‘一抹黄’,这辛勤的‘一抹黄’"。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事例典型,牢牢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把外卖小哥的形象生动立体化,让人记忆深刻。


QQ截图20201112152141.png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有的白皙修长,有的厚实有力,有的纤巧灵活,有的温暖细腻……在我的记忆中,我牵到的第一只手是妈妈的手,牵得最多的手也是妈妈的手,最熟悉的手还是妈妈的手。

  小时候,妈妈的手像一床温暖的被子。每当我晚上睡不着时,就会握住妈妈的手,妈妈的手软软的,热热的,握住它就握住了安全感,让我安然入睡。

  上小学了,妈妈的手还像一名书法老师。我的字只要稍有错误,或者写得不够规范,妈妈就会拿出橡皮帮我擦掉,然后耐心地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教我写字。

  当我受挫折时,妈妈的手更像一颗温暖的心。我伤心难过了,妈妈便会抚摸我,安慰我,鼓励我,让我重新振作。

  妈妈的手是温暖的、灵巧的,更是充满爱的力量的!我多想就这样在妈妈的呵护下快乐成长,但妈妈总会有老的一天,那时候,就让我牵着她的手,给她勇气、信心,给她温暖、安全感……

  指导老师:励侃


张静老师点评


品读这篇文章,有一种非常温暖有爱的感觉,正如周诗瑾同学所写的这双“妈妈的手”——温暖细腻、充满爱意。


文章按照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展开叙述。第一段开门见山,“在我的记忆中,我牵到的第一只手是妈妈的手,牵得最多的手也是妈妈的手,最熟悉的手还是妈妈的手”。接下来的三段就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叙述,通过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来说明为什么“我”这么依恋妈妈的手。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小时候”“上小学了”“当我受挫时”,其实这三个时间段正好串联起“我”的成长足迹,也很好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我”对妈妈的手的依赖感。


母爱如水,滋润着我们成长的每一天,渗透在每一个细节和平凡的日子里。于是在文章的最后,小作者由“爱的感动”到“爱的表白”,非常自然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相信妈妈看到这篇文章,一定会心里暖暖的。


QQ截图20201112152148.png

  “当滚滚的稻浪把大地和天空染成一片金黄,谷物的清香袅袅婷婷地飘向远方,就到了宁波人做年糕的时候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浑厚的声音,娓娓道出宁波人与年糕的故事。

  我的老家上王就是个年糕之乡,而我的爷爷就是做年糕的能手。

  初冬的风从西北渐起,吹向忙碌的村庄。每到这时,爷爷就会和国强年糕的继承人——阿三舅公一起开始筹备这年年都要例行的活儿。一条条温暖香糯的年糕,一夜间就会熏香和甜透从冬到春的农家的梦。

  年糕的制作过程很讲究,爷爷说只有用心,才能做出最好的年糕。早稻米太硬,糯米太软,唯有晚稻米恰到好处。把米用虾蜡龙潭里的山泉水浸泡后磨成粉,再把粉倒进杉木桶里去蒸,为使米粉受热均匀,底下还要铺上一层用丝瓜络缝制的垫布。香喷喷的白米团出炉后,经过机器的切割,一条条香糯的年糕就这样白白嫩嫩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和妹妹总爱在年糕还是白米团时,就用小手揪下几块来,蘸些红糖,津津有味地嚼着。色白如玉的年糕,像一件件艺术品,晶莹剔透,很是诱人。我会和几个村里的小捣蛋鬼,想着法儿在大人不注意时往上按几个灰手印,之后就如完成秘密任务似的跑走了……

  爷爷对我无可奈何,嗔怪地在我的屁股上不轻不重地拍几下,旋即微蹙的眉头又舒展开了,一手喂我喝热乎乎的年糕汤,另一手揉着我被打的地方。腾腾的热气,温暖了我小小的身躯。

  做成的年糕储存起来,在大人的奇思妙想下变成了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家乡美食:春天的早晨,来一碗荠菜年糕汤,汤汁泛着微黄,透着醇香,滋味直钻心底;秋天的午后享受一段柴火煨年糕,外焦里嫩,使人口齿生津;冬天的夜晚,我对鲜美的白蟹炒年糕情有独钟。

  有人说,上王的年糕继承了上王人独有的气质,这话真不假。家乡的年糕和家乡的人一样,简单纯粹,朴实无华。


张静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作文。文章开头,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配音引领全文,采用“先声夺人”的方式引出本文的主角——上王年糕。


前面部分主要描写的是年糕的制作过程。通过细致的观察以及细腻的笔触,小作者把这个制作过程写得清清楚楚、井然有序。香喷喷、白嫩嫩的——这是年糕温暖香糯的味道。


接下来两段中的动作描写非常出彩。描写“我”和妹妹在大人们制作年糕时调皮捣蛋的画面时,用到了几个动词:揪、蘸、嚼、按、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子调皮可爱的模样;描写爷爷在“我”捣蛋后依然宠爱“我”的画面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蕴藏着爷爷无声的爱——这就是童年幸福快乐的味道。


最后两段中,小作者写了各种用年糕制成的家乡美食。这里对美食的描写非常生动,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随后由年糕关联到家乡淳朴的气质,使文章的主题自然而然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从而表达了小作者的爱乡之情——这是家乡熟悉又亲切的味道。


整篇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安排妥当,充满生活气息。


栏目简介


有声作文由《未来作家》报社

和FM904“小星星乐园”共同打造

每次邀请三位入刊作者

一起走进电台直播间

分享阅读和写作的快乐


|直播时间|


每周三晚上19:00-20:00

听得见的阳光,挡不住的魅力

一起寻找最闪亮的文学之星!


《未来作家》投稿邮箱


dxb@wlzjb.com(小学1-3年级)

xxb@wlzjb.com(小学4-6年级)

zxb@wlzjb.com(初中高中)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可恶的蚊子 | 一只螃蟹的冒险之旅 | 雪 @ 小星星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