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智斗勇捕鱼记 | 偶遇蜗牛 | 孝顺的妈妈 @ 小星星乐园

发布日期: 2019-05-10 点击次数: 2059

 

 

 

 

 

那天,我们在小溪边玩,看到水底一颗颗洁白的鹅卵石犹如海底的丘陵此起彼伏,成群的小鱼像水下军团,在“丘陵”中驰骋。我顿时雀跃起来,于是开展一场捕鱼行动的念头就这么萌发了。

 

捕鱼正式开始,第一招:“猛虎扑食”。我迫不及待地将网兜向成群结队的鱼群挥过去,我自认为眼疾手快,可速度还是比不过鱼群,每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眼看“猛虎扑食”不行,我马上调整了策略,又想出了第二招:“守株待兔”,确切地说是“守网待鱼”。

 

我把网兜静静地放入水中,同时在水面撒了点面包屑,心想:小鱼呀小鱼,你们行动比我敏捷,但你们有我聪明吗?嘿嘿,这次就等着你们乖乖地进网喽。鱼群依旧在水中任性地游来游去,只见一群鱼游近了、更近了,我不禁屏住了呼吸,可奇怪的是快游到网的边缘时,它们突然像接收到危险信号似的掉头就走。每次都是这样,我很失望。唉,只能再调整策略。

 

这时,我看了一眼一旁的哥哥,突然又生一计,何不来一出“声东击西”呢?这可是三十六计中的大招啊!于是我与哥哥嘀咕了一阵,他站在对面捣水,我在这边收网。这一招还真灵,在一片水花四溅的混乱中,我终于捕获了一条小鱼。哈哈,这不是传说中的浑水摸鱼吗?

 

今天的捕鱼行动中前几招都没获得成功,直到我搬出了“三十六计”才有了小小的收获。看来为了生存,小鱼们的智商也升级了!

 

 

唐伟老师点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而“结网”最大的乐趣在于和鱼群斗智斗勇。这篇《斗智斗勇捕鱼记》讲述了小作者与小溪中的一群“鱼兵”白刃相接、针锋相对的故事。文章中的“我”和哥哥为了捕鱼可谓是绞尽脑汁,计谋百出,通过不断升级捕鱼的方法,最终略胜一筹,成功捕获了一条小鱼。

 

本文的亮点在于层出不穷、不断升级的捕鱼“计策”。“猛虎扑食”“守株待兔”“声东击西”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配以小作者精简的文字说明,两者混合使用的效果就是轻而易举地在读者脑海中勾画出一幅接一幅生动、活泼、有趣的动态画面,使人身临其境,极具代入感。在捕鱼画面的接连轮替中、捕鱼故事的高潮迭起中,有一股让人快乐的空气在流动,似一艘满载童真童趣的快乐小舟,载着我们进入孩童心中那个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纯真世界。

 

文章熟练地运用了如眼疾手快、浑水摸鱼、竹篮打水一场空等诸多诙谐有趣的成语、谚语,以及包括“危险信号”“大招”“智商升级”在内的现代词汇、网络用语,营造了一个相对欢快的阅读氛围,同时也赋予了文章斑斓的色彩和缤纷的趣味。

 

文章以孩子的视角、纯真的童声、质感的画面、趣味的文字记述了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寥寥几百字,读来让人赏心悦目,在低龄段孩子的创作中属于上好的作品。

 

 


 

一天,我在小区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小蜗牛。这只蜗牛真可爱呀!它的壳是深褐色的,上面还有深浅不一的花纹,像一个小海螺。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仔细一看,触角上还有一对小眼睛。

 

我看到它把身子伸长了一些,后半截也伸了出来,我想:这只小蜗牛要干吗呢?只见它一点一点地挪动着向前爬去,一边爬,一边环顾着周围,可能在找吃的。我轻轻地碰了它一下,它马上把身子缩进了壳里。这只蜗牛可真害羞!我想:它一定是在和我捉迷藏。

 

我给它摘了一片枯黄的叶子,可它不吃。我又摘了一片又绿又嫩的菜叶子给它,它才慢慢地挪动着柔软的身躯,像个想偷吃的小孩,蹑手蹑脚地靠近叶子吃了起来。原来蜗牛喜欢吃新鲜的菜叶,真是个吃货。

 

待它吃饱喝足,我把它放在小路上,它却不走,这时我发现它从壳里拉出了一条黑黑的东西,我这才意识到它在排便。我好奇地凑近一看,发现蜗牛的壳上有个小洞,这就是它排泄的出口。

 

这只小蜗牛可真有趣,我把它带回家养起来,这样就能天天观察它了。


 

 

唐伟老师点评:

 

生活就像一首诗,细心咀嚼方能品味其中朦胧的诗情与张扬的生命。《偶遇蜗牛》既是与生命的一次必然偶遇,也是对生活的一次精致研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杨柳依依、蛙声一片……都是这方天地的美,当然也包括路上偶遇的一只小蜗牛。

 

本文小作者借偶遇蜗牛这一契机,以简单、朴实的文字记录下小小孩童眼中所观察到的这只蜗牛、所观察到的这个世界。小作者笔下的蜗牛是可爱而真实的。遇上未知的危险,“它马上把身子缩进了壳里”;面对食物,它会挑三拣四,选那“又绿又嫩的菜叶子”下口;待它吃饱喝足,“从壳里拉出了一条黑黑的东西”,这是在排便了……通过文中这些真实的、细节的文字记录,小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只有趣的蜗牛,一个真实的生命,一个美丽的世界。

 

蜗牛是自然界中微乎其微的一种生命,却也是世界生命形态的一种雏形,我们说观察自然,记录世界,如何观察?又该如何记录?其实很简单,静心体味生活,细心观察每一个生命,记录生命波动的秋毫:燕子衔泥筑巢、蚯蚓翻动春土、梅子青青又待黄……这些都是自然中的生命律动,在方寸之地即有自然的大美。

 

人说,一颗砂砾中就有一个世界,枝头的一片叶子就可能是一整个春天。诗人陆凯寄友云:“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春”就是整个江南,就是江南的整季春天。小作者笔下的蜗牛又何尝不是生命的“一枝春”呢?《偶遇蜗牛》这篇短小的文章也许就是生命的一整个春天。

 

 

 

 

 

我的妈妈很普通,但邻居们常常夸她,说她是个好儿媳,对我的奶奶非常孝顺。这话一点都不假。

 

前段时间,奶奶轻度中风,尽管妈妈不辞辛劳地带着她四处求医,最终奶奶还是落下了行动不便的病根。谁料,最近奶奶的腹泻病又犯了,真是雪上加霜!于是,妈妈免不得到处替奶奶寻医问诊,可奶奶的病情仍不见好。

 

一天下午,我放学刚回到家,突然闻到从奶奶的房间里飘出的一股臭味,我猜想,准是奶奶不小心把大便拉在床上了,我扔掉书包,捏住鼻子猫着腰,飞速向门外跑去。

 

刚巧,妈妈从工厂下班回来。听了我的话,她不顾一天的疲劳,飞速停稳自行车,快步向奶奶的房间跑去。

 

妈妈来到奶奶的床前,掀开被子,扶起奶奶,轻轻脱掉她的脏裤子,扯掉脏床单。妈妈又端来一盆温水,用毛巾给奶奶擦洗干净身子,又替她穿上裤子,重新铺上新床单后,这才扶奶奶躺下,然后盖好被子,又在四周掖了掖。

 

奶奶平躺在床上,双眼定定地望着妈妈,两汪泪水夺眶而出,她的嘴唇颤抖了几下,有气无力地说道:“孩子,我这病,拖累你了……”

 

妈妈轻轻地笑了一下,用手擦去了奶奶眼角的泪,她低声说道:“妈,您安心养病吧!这是我们当儿女应该做的。

 

妈妈说完,揽起地上的脏衣服、床单,来到门外的水槽旁清洗。她端来一大盆清水,拌上洗衣粉,放进脏衣服,坐在小凳上轻轻地揉洗起来。

 

妈妈的手浸泡在水盆里,犹如一段枯树皮……站在一旁的我知道,白天,妈妈用这双手在工厂里拿铁锉子锉铸铁件上的毛刺,下班回到家里,又要伺候病中的奶奶……顿时,我为刚才嫌弃奶奶而惭愧万分,便情不自禁地蹲下身子,帮妈妈揉搓起盆子里的脏衣服来。

 

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像妈妈一样孝顺老人的人。

 

 

唐伟老师点评:

 

《孝顺的妈妈》小作者站在个人的视角上,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奶奶轻度中风导致行动不便,无法处理一些私人问题,而作为儿媳的妈妈不辞劳苦、履行孝道这样一件事。本文虽然只记述了一次妈妈行孝的经历,但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文章之外,我们可以想象妈妈每天下班回到家后处理奶奶的问题必然已成为小作者的一种生活常态,妈妈履行孝道的样子一定是小作者最熟悉的样子,所以才能写出这样一篇感人的文章。“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英国作家菲•贝利的这句话用来赞美这位妈妈,我觉得最为合适。


文章中有一处极为出色的神态描写。“奶奶平躺在床上,双眼定定地望着妈妈,两汪泪水夺眶而出,她的嘴唇颤抖了几下,有气无力地说道:‘孩子,我这病,拖累你了……’”从“双眼定定”“两汪泪水夺眶而出”“嘴唇颤抖了几下”等处道尽了奶奶心中痛苦、羞耻、愧疚等复杂的情感,更有一种欲道还休的感觉,各种复杂情绪,很多想说的话,在奶奶心中绕了好几道弯后,最终化成四个字——拖累你了。


谈到孝道的文章,又不得不提到“孝”的主题。春秋时,子夏问孝于孔子,孔子说行孝在于“色难”,而不在于“能养”,子女的态度是关键。及至清代,又有“百善孝为先”的盖棺定论。从春秋到现在,孝文化何以源远流长、传承千年?其实,答案就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如小作者所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像妈妈一样孝顺老人的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即是我国孝文化的传承之道。

 

 
 
 

 

上一篇:陪孩子读诗 | 我住过一间会让人打瞌睡的房子…下一篇:我的爸爸 | 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 一条狗的脾气 @ 小星星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