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开在习作园地里的花朵

发布日期: 2018-10-01 点击次数: 4331

 文 ∣ 李亚红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花园的话,那么里面的细节描写就是开在花园里的一朵朵精致的花朵。整个花园因为有了这些花朵的点缀,才有了生气,有了色彩。一个美丽的花园,一定不是一个荒草丛生,了无生气的地方,所以,作为花园的园丁——文章的作者,就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花园打造得鸟语花香。

那么到底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一个景物,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一、生动的细节,让景物更立体,更有意境


例1《读秋》(节选)虞璐菡 五年级


秋天确实到来了,逐渐地,绿意在减少,红的黄的穿插着跑了出来,从一叶一叶到一株一株,再到一大片一大片,整座山峰被秋天的魔手染成了红色。到最后,红叶变成了发亮的红流,接着又卷成千堆的潮水,一波一波地连绵不绝。

不过一会儿,带着凉意,秋风徐徐掠来,差不多光秃秃的树开始随风摇摆,仅剩的几片叶子也飘了下来,一片片降落到地上,层层叠叠堆在旧叶上,地上铺满了黄色的叶子,比最厚的棉被还要厚,阳光一泼,闪闪发亮,像铺满了金子,仔细一闻,还带着一缕木香味儿。

现在,大多数的树木都光着身子,乌溜溜的枝丫像无数的箭头,曲折地指向天空。

 

第一段,作者把秋叶颜色的变化进行了细化,从最初的绿意在减少,到红的黄的穿插着跑了出来,到一叶叶,一株株,一大片一大片乃至整座山峰被染红,再到最后红叶变成潮水般绵延不绝。作者这样的表达就像播放电影般,带给读者一种动态的画面感。很多同学在描写景物的时候非常喜欢用成语,有时甚至会使用一连串的成语,其实我个人非常不赞同这种用成语直接替代细节描写的写法,不仅抑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同时写出来的内容也会比较单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同学总是抱怨作文写不长,没内容可写的最主要原因。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那段文字,如果用大家都熟悉的成语——“层林尽染”来形容,那么你还能体会到叶子红得发亮,如潮水般流淌的意境吗?

另外,从内容上看,用成语描写只有四个字,而用细节描写却变成了满满一段,这样内容是不是显得更丰满了呢?

我们再来看第二段。作者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地描写了落叶的样子,一个是“光秃秃的树上仅剩的几片叶子随风飘落”,这种动态的描写手法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略感凄凉的意境;另一个是“地上铺满了黄色的叶子,比最厚的棉被还要厚,阳光一泼,闪闪发亮,像铺满了金子,仔细一闻,还带着一缕木香味儿”,静态的落叶是安详的,温暖的,带着如棉被似的温度与厚度,带着阳光的金亮以及树木的清香味儿,这样的落叶是让人内心愉悦的。作者通过把同一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同时也写出了秋天带给人的一种矛盾心理——凄凉又温暖。

当然在描写细节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字词的精雕细琢。比如这一段文字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阳光一泼的“泼”字,把阳光与金色的落叶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突出了落叶色彩的浓厚,写出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比“阳光一洒”来得更为妥当,更有意境。

第三段,写的是树的枝丫。“乌溜溜的枝丫像无数的箭头,曲折地指向天空”,作者在细节描写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联想,写出了乌溜溜的枝丫在掉完叶之后,依然保持的坚韧品格。虽然这一段只有一句话,带给读者的却是无尽的想象空间。

以上这篇文章的片段是写景细节的典型案例。


二、生动的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例2《爱喝酒的姥爷》(节选) 何超宇 六年级


开吃了!只见姥爷小心翼翼地拿起酒杯,闻了一下味道:“嗯!真香!”姥爷慢慢地把酒杯拿到嘴边,轻轻抿上一小口,瞬间,姥爷的眼睛眯成了一条小缝,脸上的皱纹跟着慢慢舒展开来。“啧啧!好酒!”边说边夹了几颗花生米往嘴里送。

这一段,作者运用了一连串描写姥爷喝酒时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把姥爷喜爱喝酒的特征既生动又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读者的眼前骤然出现了一个举着酒杯,眯着眼睛,享受着美酒的姥爷。


例3《数字先生》(节选) 张思语 五年级

掐着时间做事让爸爸办成了很多事,可是有一次却闹出了一个大笑话。记得那天早晨,我和妈妈正吃着早餐,坐在一旁准备上班的爸爸,却正跷着二郎腿看手机。我走过去一看,原来,爸爸正在用软件查看公交车行驶的位置。呀!公交车离这里只剩下三站路了,我赶紧催他快点出发。

没想到,爸爸不紧不慢地说:“来得及,还有十来分钟呢,我走过去大概只要六分钟!”四分钟后,爸爸终于慢悠悠地走出了家门。我连忙到阳台上张望,妈呀,他居然还悠闲自在地在大路上走着,好像赶公交跟他没有一点关系似的。

可没过几分钟,爸爸又出现在了家门口。“咦,你怎么回来了?”妈妈满脸惊讶。“我错过公交车了,下一班估计要过二十多分钟,我还是先回来坐一坐吧!”看着爸爸这样淡定地说,我和妈妈真是哭笑不得!

读了这段话,大家一定对文中那个掐着时间做事的爸爸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吧?这就要归功于作者在写作中使用的一些细节描写。在描写爸爸坐公交车这件事中,作者对爸爸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把爸爸这一人物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比如:

1.动作描写:

“跷着二郎腿看手机”“慢悠悠地走出了家门”“悠闲自在地在大路上走着”。因为抓住了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并且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所以能够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2.再看“爸爸”说话时的神态描写:

“不紧不慢地说”“淡定地说”。有些同学在描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重描写说的内容,却忽略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干巴、乏味。

在描写人物时,不是要求把所有的细节都表达出来,而是要学会抓住那些具有特色的细节。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细致地观察,进而提炼出具有特征性的细节,这样才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本质,突出人物形象。


总结:

以上我所谈到的关于人物和景物的细节描写,其实只是细节描写中的冰山一角。总而言之,一篇优秀的习作离不开细节的刻画。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描写就没有文学。愿同学们的习作园里,鲜花盛开,蝴蝶常来!



 

上一篇:诗人告诉你:你笔下的秋天少了些什么…下一篇:《未来作家》优秀美文都是怎样取标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