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有话说 | 真假三国(中)

发布日期: 2020-03-04 点击次数: 1314

 

点此倾听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在上一期节目里,我讲了《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以及简雍,他们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的区别。这一次,我继续来讲其他的人物。

 

诸葛亮

 

 

 

 

  首先来说说卧龙先生诸葛亮,这是《三国演义》中最神奇的人物,书中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鲁迅先生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他“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诸葛亮已经聪明得不像是个人,而是接近于妖怪了。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吗?当然不是。《三国演义》中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许多事,要么是作者罗贯中完全虚构的,要么是把别人的事移花接木,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下面我就来举几个例子。

  先来说说诸葛亮的“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在小说的第三十九回中,曹操派大将夏侯惇攻打新野的刘备,在诸葛亮的妙计安排之下,刘备在博望坡设下伏兵,火烧了夏侯惇十万大军,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原先对诸葛亮的能力心存疑虑的关羽张飞等人,从此对诸葛亮死心塌地地拜服。而历史上,却是刘备火烧了自己的粮屯,然后假装逃跑,夏侯惇紧追不舍之时,中了刘备的埋伏,大败而逃。火烧博望坡不是出于诸葛亮的妙计安排,而是刘备自己干的,而且比小说里的诸葛亮还干得漂亮。

  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也是三国故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每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认为火烧赤壁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整个过程都是由他巧用连环计步步安排的,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其实火烧赤壁是东吴的黄盖提出来的计谋,可以说黄盖才是赤壁之战东吴能获胜的最大功臣,是他向周瑜建议,曹操军队把战船全部都连在了一起,那么用火攻就能将曹操军队一举击破,而且黄盖还贡献了苦肉计,所以说,跟曹操进行赤壁之战的计谋和主力军队,都是由东吴的周瑜黄盖等人完成的,诸葛亮对赤壁之战的唯一贡献就是去和孙权谈判,促成了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而他本人其实并没有参与到赤壁之战里去,更不用说七星坛祭风这种完全虚构的事情了。同样属于虚构的还有《三国演义》里他三气周瑜、骂死王朗、七擒孟获、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空城计、以八阵图困住东吴大都督陆逊等经典情节,这些都是罗贯中为了拔高诸葛亮的形象而虚构出来的。

 

周 瑜

 

 

 

 

 

  说到三气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可以说是被作者罗贯中不只是弱化,简直是黑得最惨的一个人。在小说中,周瑜是个心胸狭窄、妒贤疾能的小人,他想方设法要除掉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却总是被诸葛亮识破他的阴谋,直到最后被气得吐血身亡。

  而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三国前期有名的军事家,他非常能干,顾全大局,待人接物谦让有礼,有雅量高致,在《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中还记载着周瑜精通音律:他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有点喝醉了,如果演奏者稍微有一点错误,也瞒不过他的耳朵。他会看向演奏者,微微一笑表示提醒,所以当时有句俗语叫“曲有误,周郎顾”。

  北宋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千古风流人物”,指的就是周瑜。更重要的是,在历史上,周瑜比诸葛亮年纪大,而且两人根本就没有碰过面,所以完全不存在周瑜想谋害诸葛亮的事。周瑜的死,也是因为他本来身体就有病,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更没有说过“既生瑜,何生亮”这种话。《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出于创作上的需要,以及他本人在政治上是倾向于蜀国刘备政权的,而诸葛亮又是刘备手下重要人物,所以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就把周瑜作为了他的对立面,以周瑜的无能来反衬出诸葛亮的能干。

 

刘 禅

 

 

 

 

  另一个被用来反衬诸葛亮能干的人物,就是刘备的儿子,蜀国后主刘禅。这里毕老师要提醒大家,刘后主的名字不能念佛教禅宗的禅,而是要念禅让或封禅的禅。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养子刘封,二子刘禅,三子刘永,四子刘理,这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念就是“封禅永理”,在古代,“封”是祭天典礼,“禅”是祭地典礼,“封禅”是帝王才能做的事,帝王才有的资格,而“永理”代表着江山永固,传承千秋万代。从“封禅永理”这四个字中,我们就可以明白其实最想做皇帝的人是刘备,而不是被骂为“汉贼”的曹操,曹操只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自己并不想做皇帝,连做了皇帝的袁术也是被他灭了的。

  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说刘禅。我们都知道有一句俗语叫“扶不起的阿斗”,人们经常用这句俗语来指那些庸碌无能,不思进取,扶持不起来的人。这里的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蜀国后主刘禅,阿斗是他的小名。为什么要说他是扶不起的呢?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他当上皇帝之后,碌碌无为、胸无大志,最后在魏国进攻之时,没有和魏国死战到底的勇气,而是开城门投降了。

  投降之后,刘禅被带到了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他就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后半生。有一次司马昭请刘禅等人喝酒,安排了蜀国特色的美食和歌舞,然后问刘禅:“安乐公,你离开蜀地那么久,今天我这样安排,就是让你能够回味故国。”看到这个情景,刘禅的随从们都很难过,有人甚至流下了眼泪,而刘禅不但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还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也。”意思是我在这里过得很快乐,不想念故国了。成语“乐不思蜀”说的就是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刘禅成了世人的笑柄。其实这正是刘禅的聪明之处,他故意用这种没心没肺傻乎乎的样子骗过了司马昭,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七百年后,南唐后主李煜成为北宋皇帝赵匡胤的阶下囚后,终日以泪洗面,在诗词中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思念,最终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我们对比李煜与刘禅的最终命运,就可以明白刘禅有多聪明了。

  而且,刘禅当了41年的皇帝,是三国所有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个。这个记录,即使是放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也是少有的。虽然有人说他是靠相父诸葛亮的辅佐,才能坚持那么久,其实他是在诸葛亮死后,还当了29年的皇帝,亲自掌权,维持蜀汉政权29年不倒,这个时期,蜀国既没有了诸葛亮这种栋梁之材的丞相,也没有了当年五虎上将这样的猛将,蜀国其实已经走向衰落,他能支持这么久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相比同样作为短命王朝的第二代皇帝,秦二世胡亥只在位3年,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只在位了14年,可见刘禅还是有才能的,并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只会贪图享乐,用人不明。

  这一期节目,毕老师就讲到这里,在下一期节目中,我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另外几个人物,他们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的不同之处,咱们下期再见。

上一篇:毕有话说 | 真假三国(上)下一篇:毕有话说 | 古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