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记录工序,绝对不枯燥!

发布日期: 2017-08-31 点击次数: 2286

    工序的概念是指:制造、生产某种东西或达到某一特定结果的特定步骤。无论是做一道美味佳肴,还是完成一件艺术品,要记录其中的一道或几道工序,该怎样写,才不让读者觉得枯燥无聊呢?如果只是按照顺序一条条记录下来,难免会让人觉得无趣。

    我举个例子,在我们收到的来稿中,有很多是写画糖人的。一听到“糖人”,就能勾起许多人的童年记忆,所以大家的阅读兴趣也会被提起来。在写做糖人的过程中,描绘一下糖稀的颜色、香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记录一道道工序,一篇色、香、味、趣俱全的文章就诞生了!打住打住,不好意思,一提到吃,我就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如果这是一篇记录其他工序的文章,大家阅读的兴趣会不会打折扣呢?那么,请读完下面的例文再来做结论吧!

 例文

黄豆脱壳记

五年级 郑成烨

 

    今天阳光灿烂,爷爷从小房子里搬出一捆捆“柴”。

    “爷爷,你晒这些柴干嘛呀?”我好奇地问。

    “柴?傻孩子!”爷爷哈哈大笑,“这是黄豆,你爱喝的豆浆就是它磨成的!”

    仔细一看,这些枯黄的杆子上,果然有许多鼓鼓的豆荚,看来黄豆宝宝都在里面睡大觉呢!我用手一捏,黄豆脱壳而出,豆儿圆圆的,皮儿黄黄的,每颗豆子上还有一条线呢,如同一个胖娃娃咧着嘴在笑。

    “可是,这么多黄豆,怎么剥得过来呢?”我不禁发起愁来。爷爷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拍拍胸脯,满脸自信地说:“包在我身上!”

    爷爷麻利地解开绳子,把黄豆杆摊平,让它们充分享受阳光浴,并神秘地对我说:“午饭后我们开始行动!”

     给黄豆脱壳的这道工序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呢?在我们的印象中,现在很多农作物的加工都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作了。小作者对黄豆脱壳之前的样子进行了描写,黄豆杆子很不起眼,像一捆捆柴。但脱壳而出的黄豆就比较可爱了,作者形容它们为“胖娃娃”。这么多黄豆,要怎样才能全部手工脱壳呢?在这里,作者还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吸引大家往下读的注意力。

         午后,阳光更加强烈了,晒场里不时发出“啵啵啵”的声音,原来是黄豆宝宝禁不住太阳的呼唤,迫不及待地弹了出来。爷爷先从后院搬来一块光滑的大石板,又在旁边挂了一块布。“这是要变什么戏法呀?”我小声嘀咕着。接着,爷爷拿起一小捆黄豆,在石板上用力一打,许多可爱的黄豆宝宝破壳而出,它们弹出来时冲击力很大,有些落到了地上,有些正要弹出去,却被旁边爷爷挂的一块布也挡了回来。“姜还是老的辣呀!”我心里暗暗佩服起爷爷来。

    我看着手痒,也学着打了起来,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打几捆,就累得不行了。爷爷说:“打黄豆看着轻松,其实是个力气活,你还是去捡弹到外面的黄豆吧!”

     这部分的文字,详细地记叙了黄豆脱壳的“秘密”。原来,第一个办法就是让它们自然地跳出豆荚。作者在这里连用了象声词三个“啵”、一个“迫不及待”,还有一个动词“弹”,说明这些“小家伙”在阳光的照射下,豆荚受热,豆子破壳而出的冲击力度是很强大的。就第二个办法,爷爷在光滑的石板上把豆荚里的黄豆打出来,“我”也想模仿,可这并不简单。于是,“我”被爷爷打发去捡黄豆。

     过了一段时间,黄豆打完了,现在要把混在黄豆中的小枝小叶挑掉,我想:我们家有没有专业机器,那么多枝叶什么时候才能挑完呀!可是,爷爷总是有办法,他拿出一个中间有一个个小孔的竹匾,把黄豆连同枝叶一起放进竹匾,再用力来回抖,黄豆一个个从小孔中漏了出来,枝叶则留在了上面。这样一遍又一遍,黄豆里只剩一些很细小的碎叶了。爷爷又把黄豆装在畚斗里,举过头顶,让黄豆徐徐落下,碎叶呢?则随风飘走了。

黄豆就这样脱壳了。晚上,喝着美味的豆浆,我心里别提有多快活!

       黄豆脱壳这道工序的第三个步骤,就是“精加工”。这里的精加工还是用手工代替机器完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这个步骤并不复杂,只是要讲究方法。这个方法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抖”。爷爷运用工具竹匾和畚斗,把不需要的杂质去掉,只剩下脱了壳的黄豆——手艺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从不断的劳作中总结出最有效的方法,以达到最终目的。

      怎么样,读完这篇习作,同学们是不是又增涨了很多知识呢?我们回到之前提出的一个问题,用这样的文字记录一道工序,大家还会觉得枯燥无聊吗?这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小作者亲自参与了这次给黄豆脱壳的劳作,他观察得仔细,记录得详细,而文字的运用,也是非常讲究的。虽然,他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全文,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些文字中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淳朴品质。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特质,更为整篇文章添彩了吧!

上一篇:叙事篇细节描写,让记叙文更出彩下一篇:对婴儿的描写,掌握这些要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