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仗丹青述情丝

风华书院高二十五班 吕宛静 2017-06-01

凭仗丹青述情丝 越女曾言:山有木兮木有枝,君悦君兮君不知。于那河畔游船上的王子倾尽芳心,却只能暗许,匿于诗篇之中,沉于江底之下。念及此,思更切。若爱情都似这般,那天下不是该弥漫着求而不得的凄苦么?不曾期许,便无失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相见,相知,相爱,或许就是是人常说的完美爱情。也许并不是大明湖畔夏雨荷的一见钟情,但相濡以沫,走进彼此的余生,是多少令人艳羡的事。爱情,无需像“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般的轰烈,也无需像宁采臣和小倩一样的死生离别。我们毕竟都只是普通人,承受不起太过沉重的悲伤。我们爱着自己的普通,却又厌恶着自己的普通,但终归是喜欢着的吧 。那个年垂暮老的杨绛,那个容颜依旧,在奈何桥边痴痴等待的钱钟书。他们隔着屏障相爱着,并不是因为他们看得到对方,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而是心里面有着那个他,他鲜活的存在在自己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一如记忆里般温暖的笑着。彼此所在的地方,便是家。回到彼此的身边,便是归家。 爱情不似亲情,可以一成不变,可以血浓于血,它终将淡去,即使曾有浓烈,也会被生活冲去滋味,最终平淡如水,再无波澜。 而杨绛、钱钟书他们之间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到更像是岁月静好里的温情,它在稀松平常的时光里,慢慢散发着雏菊般的清香,那么淡,似乎几不可闻,又那么浓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在文革的欺压下,在看不到光亮的明天里,他们做了彼此心中的暖光。世俗对他们的磨练,造就了钱钟书“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的款款深情,见证了杨绛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默然陪伴,也深刻了初见时那句“我没订婚”的冲动直率。 仓央嘉措曾写下《见与不见》,这首诗很简单,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修饰的浮躁,没有撕心裂肺的纠缠,但也脱不了浮世的情种,内心的挣扎与选择。,最后的结局是最美的期盼,最渴望的归宿,即使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天长地久,没有山盟海誓,最平淡不过的接受与拥抱,没有激情与热血,只有平凡与真挚。这已足够。即使不存在这惊喜,但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喜悦也足以让天边红了连接,群山荡着水波般的清眸,躲在屏风后羞透了的月亮也捂着跳动的心脏。全世界都是安静地,没有声响,可空气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浓烈。正如摩西奶奶所说的:“最快乐的事是慢慢陪你变老。”哪怕在最简单的文字中也蕴藏那份厚重的爱与选择。 感情,或许就是肆无忌惮,倾其所有的付出,哪怕是为了一个笑容,就愿意舍弃一切。红烛已灭,暗香却依旧。 世间深爱的人都愿做一只候鸟,暮色而行,沿着太阳晚垂于海际的光芒,自在地翱翔,不与世俗所束缚,不于规俗所限制,享其所想,行其所想。每一个执着的人都愿意开尽繁花,等君归来。 等一世的晚来风急,听一生的竹萧雅曲,饮一辈子的青梅煮酒。再看看人生尽头的繁华。最后问一句,你是否知晓我予你的深情。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