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师

奉化居敬小学 童优佩 2017-06-01

                                            人生三师    其一  梁兄          梁兄,是我们初中一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用老师的话说:梁者,栋梁也;非高粱哉!不可写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称父显老,故以兄称之。       那时老师二十出头,意气风发;我等十三四五,顽劣非常。二十几年前的白杜初中,那是我们的天下。梁老师一米八的个子,高大帅气,常为女孩们课后生活之必谈,有没有女朋友?女朋友漂亮否?是不是对某位女同学特别好?每年的“一二九”学校都要组织文艺汇演,正在大家焦虑咱班排什么节目的时候,梁老师请来了舞蹈教练,城里来的美女!大家引颈侧目,那些练舞女生装作努力学习,实则心猿意马。教完了动作,老师带着美女走出教室大门,走不了两步,竟然把手搭在了美女的肩上,背影远去,留下了一圈嘴巴成“o”或“a”字形的乡下妹在原地面面相觑,心碎一地。后来才知,美女是老师的亲妹妹,城里小学的音乐教师,真正虚惊一场! 大家背后常说,梁老师帅是帅,可惜眼睛长得不好。一则,太大,这样的眼睛长在男人身上不合适,有暴餮天物之嫌;二则,三角形,发起怒来简直连眼神都是尖的,让人无处躲藏,痛不欲生;更可恶的是,视力实在太好,隔着操场居然发现我们在教室里讲空话玩耍,还让不让人活!(此处涕泪横飞)    当年我正任班长,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偶尔不把“三角眼”放在眼里。一次语文 课,公然与前后桌传纸条玩耍,被逮个正着,老师喝令我立于墙角,名曰:面壁思过。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数落得我羞愤难当,无地自容,自此老实读书不敢造次。现在想来,估计当时老师一时气急忘记了,他自己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上梁嘛!         当然,老师夸起人来也从不小肚鸡肠。上课时,一男生不知回答对个什么问题(不知是我忘了还是当时开小差),老师突然拍案叫绝,大加赞赏道:“此见解已完全超出地球,横扫宇宙!”估计那男生根本就没听懂这种高境界的表扬,站在那儿傻愣了半天没敢动。如今被表扬的那家伙在某饭店当厨师,人称“甲鱼”。哎,甲鱼爬上餐桌,也算是高级食材啦!       最难忘的还是老师鼓励我们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并且勤于批改。也是从那时候起,慢慢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至今为一句“我看到未来作家的影子”而沾沾自喜。同学们念念不忘,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梁老师给我们讲《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把我们带到了从未曾听说过的世界,经历奇妙的爱恨情仇,但每每讲到精彩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引得大家扼腕叹息却又敢怒不敢言,直说老梁狡猾。在九十年代初的乡下初中,整个学校图书馆找不出这么一本书,穷孩子们更不太有机会进城买那么一本“闲书”,但文学的种子就此埋下,因为根深,自然叶茂。         时隔二十年,再与梁老师相逢,老师老了,年近五十,然更添儒雅之气;我等也已届不惑,但老师面前仍作小儿状胡闹。知他老人家至今滴酒不沾,偏要他从个众破个戒,酒戒已破香烟怎可少?怂恿女同学为其点上一支,要老师活到老学到老。世事沧桑,感慨万千!我等一事无成,倒是老师那些年潜心治学,著书立说,一本《闻音识乡情》把奉化沿海地区的特色方言作了多方位的深度研究,让下里巴人的沿海方言登上了大雅之堂。老师书一拿出,同学们即一拥而上据为己有,纷纷要求签名合影,准备束之高阁,传于后人。 此即人生第一师,梁兄,梁老师是也。                                                     人生三师  其二  光队          光队者,非为光头,更不光身,乃因其名字中有一“光”字,更兼组建了奉化跑步健身队,故以“光队”呼之。此人四十出头,精悍但不短小,眼光色色,野心勃勃,擅长勾引。 光队并非我严格意义上的老师,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值得学习的,有可以受益的,称之为师也是理所应当。前年暑假闲得无聊,阴差阳错被美女同事拉去夜跑,从此认识了光队其人。其时,跑步队以江滨“瑜舍”茶馆为根据地,跑步、喝茶、聊天,三位一体。“瑜舍”布置雅致,颇有文艺气息。当时是受同事朋友圈里文艺图片之吸引,想去喝茶看景,然而坐了不到十分钟,各路神仙集合拉伸,呼啦一声跑了出去,犹豫再三,我也跟了出去。一跑,才记起自己曾经的苦难历史。本人从小长得人高马大,然而体育上甚是无用。初中时短跑60分及格,30分达标,我在30分左右苦苦挣扎。长跑更是不行,一圈气喘,两圈晕厥,三圈要命。苦难的经历二十年如一日,才跑了不到三百米,要命的感觉就来了,望望前面,帅哥美女已经绝尘而去。正颓丧地打算放弃,洪亮坚定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脚步轻一些,有助于保护膝盖;双腿抬高一点,会更轻松。”照着做,果然感觉稍好了些,正想问点别的,人家已经跑出十米开外,那才叫跑,而我只能叫爬。 受了刺激,不敢再去,然禁不住光队同志“跑步勾引贴”的再三勾引,又欣然前往。“季候又安排了场冷空气,让城镇五官分明。只有奔跑起来,才可以看见时光的缝隙。只有汗水浇灌,身体才会绽放青春。亲,晚上七点夜跑玫瑰园,你一定要来哦!”“亲,愚人节到了,让我们傻乎乎地奔跑吧!你是个精明的懒人,还是逗比的傻瓜,今晚交给我们来鉴定吧!”熟悉了之后,才知光队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喜爱阅读,追求诗意生活,我竟然在十年前就知其文名——狂笑三声半,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幸会幸会。当然不得不说的是,乍见其人,全然无有传统的诗人气质,一口浓重的海沿头口音,有时甚至混杂着粗陋不堪的乡俗俚语,直叫人无法在他身边久坐,生怕自己受其污染。当然,男欢女爱之事本就平常,身为成年人拿来说一说,也很正常。三十多岁认识光队,让我有初涉江湖之感,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原先想所未想、闻所未闻的人生百态。如今我已退隐江湖,不再出席跑步队的各项活动,但跑步健身的习惯依然保持了下来,每感念其“勾引”,仍心存感激。 过去在我的字典里,跑步是以“米”计算的,100米,200米,跑完800米至少三天才能恢复正常生活,至于3000米5000米那是超人才能挑战的吧!如今,基本以公里计算,跑了那么一年半载,发现自己天天做超人也很轻松,甚至有两回任性地从奉化市区跑到溪口,整整10公里也就那么过去了。坐在回来的公交车上,傻傻地感觉到了一种跑步带来的全身心的愉悦,用光队的话来说就是:这感觉,真他娘的爽!(因少儿不宜,故此处不得不省略至少100字。)都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我却以为人到中年万事才开头,这开头,就从开始跑步健身储备健康起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当倍加爱惜。 至于光队,许久未见,大概又在忙于筹划参加某地马拉松,写个家乡诗歌之类吧!                           人生三师  其三  一竹         一竹非竹,乃是我的笛箫老师——庄老师。因其爱竹,所吹奏之笛箫又皆以竹而制,遂自名“一竹”。 初识一竹,我在行路,他在吹箫,透过他们家“笛箫人家”工作室的玻璃,我多次有进去一看端倪的冲动,忍了又忍。今年暑假的一天,忍无可忍,走进了“笛箫人家”。进去,却发现老师不在,只有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在。交流一番,让男孩吹了一曲,居然听说那手上的箫是老师亲手所制。我也要学,就那么决定了! 学箫至今,刚刚半年,半年里,所学并不多,十几个曲子而已,所获却不少。一竹老师,心怀慈悲,三岁吃素,七八岁学吹笛,后又学吹箫吹葫芦丝,尤喜吹箫,并自己研制笛箫,所制“一竹”箫,独树一帜,在全国乃至台湾、日本都有忠实的爱好者。一竹老师,非僧非道,修养、学识却不在高僧大德之下,问题是老师居然还比我小上一岁,因此经常与我互称老师,惭愧惭愧。       半年来,每周一次去学箫,说是学箫,实则也是喝茶聊天,一节课40分钟,我们三四个人,经常坐了两个多小时还不舍得走。坐在那里,箫一曲、茶一盏,任时光静静地流淌,谈话不缓不急并无头绪,但感觉清新而明朗。老师语速缓缓目光清澈,古朴悠远的箫声,常常让我们忘记了世间的一切忧愁烦扰,感慨人生真美好。在一竹老师眼里,什么都是好的,吹得好,是好;吹不好,是因为时间花在更重要的地方,也是好。用好的心情、心态、心境待人处事,是最好的状态。在老师身边算是初有所悟。 前段时间连日吹箫,竟发现由于天气潮湿,箫的内壁似乎长出白色的霉斑,赶紧拿出餐巾纸和筷子想捅一捅清理一番。谁知纸入箫,筷亦入箫,情急之下又入一筷,竟至于两厢卡住动弹不得。眼见心爱之物不可用,我欲哭无泪,求助万能的朋友圈,皆说我败家道我愚蠢,让我恨不能杀箫取筷。想起箫本是一竹所制,不如求助于他,怯生生道明原因,老师竟回来一句:“这是好事!"这也是好事?我苦笑,以为老师寻我开心,一说缘由,还真是好事一桩!”筷入箫,快入箫。恭喜童老师快要进入真正箫的境界了!“听闻此言,对老师的钦佩之情如滔滔江水汹涌澎湃,连呼:遇上高人哉!办公室毛大姐听我道出事情原委,也连声说:”我想见高人!“最后拿着病箫来到”笛箫人家“,用制箫工具三两下即恢复健康。”啪“的一声,箫被打通那一刻,顿觉茅塞顿开,心明眼亮!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箫,无非是一种道器。尘世中修行,可以借助各种方式各种途径,修好了自己,就一切都好。话至简,理至纯。       少年时努力读书,中年时不忘健身,老年时亦可有所修为,何愁没有美好的人生?我的人生三师,带领我读书、健身、吹箫,已如吃饭、睡觉一般融入我的生命,缺一不可,我亦希望不负所望,真正修得理想中圆满的自己。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