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女儿真幸福
余姚市实验学校809班 曾思怡 2017-06-01
做你的女儿真幸福 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因为我很难称呼自己——当然在父母长辈的眼里,我不过是一个孩子。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在他们性格还未成型之前,所学习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有人说孩子的性格是父母的翻版,这并不奇怪。相较于母亲而言,我更像父亲。 母亲当然是位好妈妈,只是脾气有待改进。父亲更像避雷针,给家庭起了中和的作用。印象中他只大规模地胖揍过我一次,因为我的口算试卷惨不忍睹。我当然更愿意模仿父亲,而之所以今天没有完全养成母亲的性格,是因为有无数的小事堆砌起来,我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建起了一堵墙。今选其二,聊胜于无。 小学时候我常光临医院。当然不是体质弱,而是有时双休日父母都上班,作为医生的父亲就带我一同去单位,方便照看。那一天我们刚到诊室门口,只见病人都排着长队,骂骂咧咧,好像出了些状况。医生最怕的就是医患闹事,但每次只要父亲一出面都能摆平。原来当时登记挂号的护士不在,让病人们一等再等,难免生气起来。父亲出去了,五分钟后回来时只对病人们说了三句话。“实在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今天的护士怀孕好几个月了,身体不舒服,在打点滴。我已经安排别人来代班了,请你们不要急,慢慢来。” 当时一旁的我并不觉得这几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病人们听后真的都安静了,排好队,气似乎也消了。平常而恰恰不可思议。 后来爸爸调至另一个科,不时有患者闹脾气,他总是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然而表情很柔和;只要他在,没有病人会不讲理。即便在休息日,他的手机里也常常收到同科护士的“求救短信”,不外乎是向他请教如何收拾面前败局。每每至此我总觉得幸运,父亲就在自己面前,有这样一个榜样以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学习,父亲的教育方法就像郑板桥的字,信手拈来又自成一体,与母亲迥然不同。我遗传了父亲很大一部分基因特征,偏偏没学到他的数学天赋,不少数学题在我看来“难若上青天”。这个时候父亲会走过来看看题目,但是不提醒我思路,而会说“别趴那么近,往后靠,眼光放远些”。虽然不解其意,我还是照着做了。有时,我会在心里抱怨这种方法毫无用处可言,但是现在我开始揣摩父亲想说什么。远看可以将整道题目镜收眼底,进而更容易找出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样,思路也要放远,不能有局限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全局观”吧。如果是学生,就要把所有的知识点排在心里;如果是尼摩船长,就要把整个地球装在心里;如果是霍金,他就要拥有把整个宇宙装在心里的能力,不为什么,因为没有全局观就不能做好大事。 父亲又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尽管他当初也许并没有想那么多。母亲在我小时候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教我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到了父亲这儿,就该进一步了。在父亲看来,这也只是基础中的一部分。我猜测这是他儿时在江西的农民生活所带给他的朴实所致,他只是在教我最朴实的东西。当然,人无完人,所以我在接受父亲缺点的同时也避免它们,而更多地看向他的大智慧,其中的绝大多数我还没有学到。这是一件最简单也最难的事——然而我还拥有足够的时间。感谢命运,我有一位好父亲,而作为他的女儿,是我最幸福的事之一。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