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通到了家门口
五乡中心小学 陈榴芳 2017-06-01
地铁一号线二期开通的消息老早就在微信上传得火爆,这是许多人期待已久的愿望。地铁试乘期间,人们奔走相告,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发到试乘券后兴奋不已,纷纷相约去体验。 我的两个姐姐家住北仑农村,平时忙于农活,很少上宁波,这次却酣畅淋漓走了两天,头一天去南塘老街,第二天去路林市场,一个劲地夸“真快”,还说以后买年货就去路林市场。我看到她们发到朋友圈的照片,着实高兴,乡下人终于游出大河港了!要是没有地铁,她们绝对没有这份闲情。 3月19日,免费试乘,从霞浦到高桥,每个站点都人潮涌动,人们坐地铁,是去分享那份兴奋与喜悦,更是去见证梦圆地铁的时刻。 3月20日,朋友儿子结婚,婚宴设在波特曼大酒店,朋友们一致提议坐地铁去。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地铁站,门口的路还在修,一些设施还没完善,走进站台的那一刻,气派的墙体,敞亮的大厅,大家都禁不住啧啧称赞“好足勒”。在自动售票机前,有人不会买票,便有热心的内行人加以指导。上了电梯,电子屏显示再过2分40秒列车将进站,乘客们像欣赏一个新生儿似的打量着高架轨道的风采,它与地下轨道不一样。上下行的候车区在两边,候车区与轨道之间的隔离屏不像地下轨道那样全封闭。很快,一束耀眼的灯光随着呼啸声由远而近,地铁来了!缓缓停下后,车门与站上的玻璃门不差毫厘,准确无误。车厢里已经没有座位,站着正好可以看看窗外的景物。看着熟悉的建筑从车窗外飞快地掠过,一路上大家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地铁: “坐地铁起码要比开车去快一半,要是多遇上几盏红灯还不至呢!” “开车去找停车位太头痛了!” “如果开车去吃喜酒,还不能喝酒了。” 总之,坐地铁有利无弊。 接着大家又好奇地议论这条“长龙”怎样从高架钻入地下。过了邱隘站,七八双眼睛盯着窗外,希望能看到高架与地下通道的交接口,可是由于天色昏暗谁也没抓住这一瞬间,直到窗外变黑了,才发觉它已经钻入地下。 两年前,一号线一期开通,虽然东环南路离家有一段距离,需要坐公交或家人开车去地铁站,我还是热衷于坐地铁出行,喜欢享受那份快捷舒适。它不会因堵车或遇红灯而焦虑,不会因听到嘈杂的喧嚣而烦躁,也不用因尘土飞扬或雾霾笼罩造成呼吸不畅……记得第一次坐地铁去天一广场,先生送我到东环南路。回来也是坐地铁,出站后却找不到公交站,走了很多路,结果坐地铁节省下的时间都耗费在找公交的周折中了。去年父亲在二院住院,我们兄妹轮流陪护,姐姐们清早出门,从北仑坐公交辗转到二院已是中午。我坐地铁到西门口下,不到一小时就到了。那天傍晚从二院回家,雨下得很大,到了东环南路,公交早没了,周围一片漆黑,打电话请先生来接,等候在路边,又冷又怕,那时心想,要是地铁直通到家门口该有多好。 从无到有,从“孕育”到“分娩”,这条线路,我见证了它的全过程。曾几何时,要造地铁的消息传来时,心里满是兴奋和憧憬。有一个朋友,她的豪华别墅因为造地铁轨道即将拆迁,邀我们去她家作最后告别。大家相聚一起,院外厅内,楼上楼下,看了个遍,那绿意盎然的庭院,宽敞的客厅,舒适的书房,温馨的卧房,所有一切,倾注多少心血,累积多少情感,马上就要夷为平地了,无不感到惋惜。房主人当然更是不舍,然而为了地铁只好舍弃,她将宅院的每个角落都拍了下来,留作永恒的记忆。 多少个日日夜夜,工地上灯火通明,机器轰鸣,水泥罐装车一辆接一辆从大街上驶过开往工地。因为地下施工局部公路封闭,堵车成了家常便饭。当年的豪宅、民居、厂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一个个水泥巨墩撑起的高架铁路。高架修起来了,隔音栏竖起来了,它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去年夏天,常常有一节车厢在高架上来来回回,应该是在调试吧,地铁时代离我们不远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期待。 1 月20日,地铁开始空载运行,我家在六楼,每天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孙儿站在阳台看着列车开过来驶过去,情不自禁说:“火车开来喽!宝宝要去坐地铁喽!”…… 我的思绪还没停,舟孟北路站到了。有人计了时,才20多分钟,于是嘲笑开车来的就是傻瓜。喝完喜酒,回来还是坐地铁。 有人说“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地铁一号线全线贯通,让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翻开了崭新一页,我们这些“乡下旮旯头”与宁波城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