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和他的清淤队

骆驼中心学校 504班 刘晨晖 2017-06-01

王大爷和他的清淤队 骆驼中心学校504班  刘晨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在诗人笔下犹如人间天堂。而现在,垃圾河、黑河、臭河却成为我们难以摆脱的梦魇。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清理河道淤泥是改善河水质量最直接、见效快的一种手段。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近了王大爷和他的清淤队,了解清淤工人的酸甜苦辣。 风雨骄阳不停歇 王大爷,大名王其木,今年59岁,在镇海从事河道清淤工作11年。今年,王大爷清淤队的工作安排特别紧凑。“这么多年来要数今年最忙,工作量增加到了往年的两三倍这么多。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大太阳暴晒,我们都在干活。”站在河岸边的王大爷,挥着手笑着对我们讲。他虽年近花甲,精力却很旺盛。皮肤黝黑而健康,一双大手粗糙有力,诉说着长期从事清淤工作的辛劳。王大爷说,今年春节后,他们直接到九龙湖镇开工,一直到7月底才基本完工。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到了庄市清理河道,感觉忙到透不过气。 暑湿闷热臭难闻 做一名清淤工,不但要与臭烘烘的工作环境打交道,还要有一般人所难以忍受的耐力。夏天正午,顶着毒辣的太阳在淤泥中干活,那种暑湿闷热是最不舒服的。“看看就知道了,干我们这一行实在是太辛苦了。工资不高,赚钱不容易啊。”王大爷叹了口气。说话间,我看到一名身高约为1.68米的工人陷在1.2—1.5米深的淤泥中慢慢挪动着,他每走一步就要身体前倾,用双手往前“爬”动,然后从淤泥中使劲抬起一只脚,再重复上述动作。工人们每天都要套着一件7.5公斤的连体皮衣。连体皮衣最大的缺点是不透气,整个胸口以下装在里面,全部汗湿。当太阳晒着人体的时候,更是湿热难耐。此刻在高压水枪冲刷下,四溅的淤泥发出阵阵恶臭,路过的居民纷纷捂鼻跑走,而清淤工人却腾不出手来遮一下鼻子。 生活枯燥无娱乐 清淤队的出租房是流动性,走到哪住到哪。窄小的房间内,单人草席席地而铺。屋内摆满电瓶、铁丝、锤子等工具。房屋内没有任何家具,连做菜的案板也是用木板临时搭建的。“我们的工人洗澡都是用凉水冲,方便。大冬天的也打地铺睡觉。”王大爷说,“对一名清淤工人来说,每天清淤、吃饭、睡觉就是我们24小时的安排。每天结束工作,吃过晚饭大概7点左右,队员就睡觉了,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第二天5点早起,重复前一天的工作。”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昔日河道风光如何再现?让我们在生活中人人自律,是对生活环境的一份尊重,也是对清淤工人及他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五水共治”需要我们大家的一起参与!“水清岸绿”是我们大家都关注的,但这一切又怎么离得开王大爷和他的清淤队呢?他们的付出、他们的贡献,我们不能忘记!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