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的旅程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初二 6班 李洛霄 2023-10-07

  那天是1933年1月31日,听故宫里的工作人员说,山海关失陷,日寇直逼北平。他们准备将故宫里的文物全部运送至南方。远方的炮火声逐渐逼近,我望着偌大的紫禁城,不禁心生叹息。

  我是一面鼓,是国内最古老的石刻。我们兄弟十人诞生于先秦时期的秦国陈仓。我的身上篆刻了大篆,记述秦统一前的一段历史。在古代,我们曾因“安史之乱”“靖康之耻”等战乱多次遗失,但每次总被爱好文化的才德之士找到,得以重见天日。虽然对于战乱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但我们还是替这些精心保护我们的文物工作者捏一把汗。

  5天之后,我们启程了。几个带着眼镜的青年人将浸湿的高丽纸覆盖在我的身上,并用棉花轻轻为我按摩。我知道,他们这是为了让我的皮紧贴在我的身上,使我皮上的文字不会掉落。等到纸张干了之后,他们又将我包上两层棉被,并用麻绳缠紧,最后又将我放入厚木箱中,用稻草塞严实,并包上铁皮条。

  听同伴们说,我们共有13427箱文物南迁前往上海,等到南京的库房建成后,我们再前往南京。经过数月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了上海。在这里,我们根据南迁之前进行的编号进行清点,竟一箱不差,听说那些工作人员严谨地在出发前清点、核对、编号、造册,并且还要签字,并把每件文物的文物单进行多次备份。如此严密的制度,在唐、宋时期我们从未经历过,也难怪我们中没有人一个箱子丢失。

  一天早晨,我醒来时听见飞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原来那是日本人的飞机,淞沪会战爆发了。我们上了火车,紧急前往南京,途经徐州时,忽然停了车。车上的几个工作人员闲聊时说道。原来运送文物的消息走漏,有土匪准备劫车。当地政府紧急剿匪,第二天,火车安然通过。

  到达南京后,我们并没有长期住下,很快,我们就被迫分三路西迁。我们在陆路、水路上几次转运,每次都要仔细清点。我们每次入库时,扛箱人都要把牌子交给仓库管理员,表明又有一箱文物入库。南方天气潮湿,容易出现白蚁,他们请来除蚁专家,药物祛蚁;天气晴好,平安无事之时,我们又被拿出来整理晾晒。我们常常在农民的院子里晒太阳,院外有士兵把守,人们又分工明确,将这个过程开一个清单,小组里的每个人都要签字。太阳照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我十分有安全感。不管要做什么,我们总有人做事、监督。

  经历漫长旅途后,我们到达了安顺的一处山洞。洞外常有一对父子,玩“文物接龙”,一个说朝代,一个说画家,一个说作品。虽然旅途艰辛,但我感到温暖无比。

  几年过去,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抗战终于结束了。我们13427箱文物再次在重庆见面,然后回到刚刚光复的故都——南京。途中险象环生,在经过艰险的山路时,我们乘坐的汽车两次翻车。幸好人们的保护措施恰当,我们才没有又遭劫难。到达南京后,人们再次清点箱数,去时13427箱文物,归还还是13427箱,竟一箱不差!我不禁感叹,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他们到底该有多困难!可他们竟完成了,望着光复的大好河山,十年艰辛,一扫而光。

  很快,内战又爆发了。国民党反动派匆忙将文物运上飞机,我们也被人匆匆运到了机场。不知是天意使然,还是好心人有意帮助我们,飞行员告诉蒋委员长飞机超载,我们便逃脱了去往台湾的命运。一年之后,南京解放,我们重返北平——不,这时应该改叫北京了。

  回到了熟悉的紫禁城,我常常想,是什么使我们在南迁的旅程中无一箱损毁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故宫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在路途中,我们一路有军队护卫,有人民支持,我们路上租场地、招工人、找船,许多地方百姓都会包下来,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责任!而那些守护文物的故宫人,更是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文物的完整!装箱、运动、清点,他们呕心沥血,这才有了这样奇迹!漫漫南迁旅程,只要有他们在,我们就永远不会遭遇劫难!


   

指导老师:顾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