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艿头和芋艿翁

宁波市鄞州区五乡中心小学 陈榴芳 2023-09-18

  高温季节,又逢禁鱼期,徘徊在菜场无从下手,目光投向了放在角落的芋艿头。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出这么便宜的东西了!前两年一元一个,现在两元一个,真是价廉物美。

  芋头其貌不扬,浑身布满麻点,活像一个癞痢头;麻点周围还分布着一些参差不齐的根须。虽然农人出售前洗过,还是有一些淤泥,犹如一个邋里邋遢的黑老头。刚挖来的芋头一般都连着一截短短的茎。与芋头相比,上面的茎稍微好看些,褐色中带着淡紫,上端切口凝着黄色的液珠。

  切下芋头,将它和茎分离,把茎一层一层掰开来,抽掉那层淡紫的外衣。这时你会发现,它们裹得好紧密,软中带着韧性,像是海绵,越里面越细腻。处理芋头得戴上手套,不然手会发㾕,因为它里面含有草酸碱和皂角素等物质会刺激皮肤。又是刨又是削,把外面黑不溜秋的皮呀麻点连同根须统统削掉,就显出白玉般的身体来。洗净后切片,刀上会留下一层白色的浆汁。放高压锅蒸一会,芋头和茎都变得软塌塌了。然后倒上作料,焖上油,便是一道美味佳肴。芋头粉糯,芋茎润滑,带着田园特有的清纯。

  以前,芋头只是家常菜而已,上不了台面,酒店里难觅踪影,宴席上更是没有它的位置,说到底是因为它太便宜了。随着农家菜的兴起,它就像童话里的灰姑娘,也有了一席之地。曾经在桂林吃过荔浦芋头蒸肉片,肉的油腻被芋头吸收中和,滋味不是一般的好。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不少芋头的做法,有“芋粉团”、“芋羹”等,说它入荤入素俱可。苏轼曾经写诗赞美过芋头:“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前两日,见邻居不知从哪搞来一捆芋艿茎在抽丝。这活计我小时候也干过,所以不足为奇。那时和母亲一起到地里把人家收芋艿后丢弃的茎捡拾起来,带回家抽掉外面的丝后洗净晒干,贮存起来等到冬天烤肉吃,母亲已去世多年,而捡拾芋艿茎的情景和它的味道却尘封在记忆中经久不衰。

  乡人称它的茎为芋艿翁,我也无法确定这“翁”字怎么写。“翁”连着芋头,如同含辛茹苦的老翁,正是它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大大小小的芋子脱颖而出。芋艿子刨掉棕色的外衣后洁白如玉,它们的身价可比芋头高十多倍。与土豆、番薯相比,芋头可谓是鞠躬尽瘁一辈子!前者繁衍子孙后,身体被掏空,成了废物一个。而它转化了能量还有食用价值,连茎都不例外。芋头不但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也不低。它属于碱性食材,可以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内含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可以产生免疫球蛋白,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芋头多糖经过胃肠消化后可以吸附胆固醇及脂肪,还具有一定的降脂功能。

  芋头身处田野一隅,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却无荷那样清秀飘逸的花朵,但是它默默无闻,全身心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颂扬吗?

  由此想到了一些人,他们有的出身卑微,身处低层,有的年逾古稀,还在发挥余热。小区有一位老年清洁工,整日待在狭小的垃圾房里,分拣着居民们随手一扔的垃圾,炎炎夏日,为他降温的只有一个嗡嗡作响的排风机。再说一位老师,前两年听他讲《道德经》印象颇深。他住杭州,每周坐高铁过来,为了节省时间自带晚饭——一份素食便当,上完课再回去。他做公益不要报酬,书友们心生感念,要补贴一些车费,或送点礼物,他一概不要。除了宁波,他还在其他城市上课,也有国外朋友请他去讲课,节假日也不例外。除了传授国学,还拯救道德危机,宣传环保理念。他说能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学识和智慧传递给他人,就是最大的快乐。

  芋头精神,朴实无华,平凡而伟大!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