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印象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高三(11)班   周一婷


先前读朱自清先生《南京印象》,以为佳,今走马观花,浅薄感知,故作《“宁”城印象》一文,浅抒己怀。

——序


多见南京称“古都”“金陵”“应天”等,但少见人语南京为“宁”,细想觉得这是很妙的。

访学南京,过水塘穿清晨林廊,先看见的不是景点而是晨练的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晨光初透云端,一片清新。耳中有方言,听不太懂,不是无锡的呢喃温软,偏北方味,让人觉得莫名亲切,“多大的事啊”,“烦不了”……南京人的口头禅,让你觉得南京人淡定从容。话的是家常还是牢骚,都显得可爱。

南京总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似乎人人都多了点浪漫。牵着手来往的年轻人很多,老年人也很多,或逛展或在清晨里稍作休息。

再走,过石桥,边走边录像。录完回放,或有风动林梢,耳中盈满鸟语弄笙簧。

石桥两边都是鸟笼,笼里嫩青透黄的鸟,很漂亮,也不怕生,自顾自唱的。

我们宁波不缺晨练的人,也不缺方言,但鸟鸣似乎都藏在枝头里。

没有一只鸭子飞得出南京,或许因为这里的鸭子个个自在,游在桥两旁,养一身好肉。南京美食,离不开鸭子。盐水鸭鲜嫩,冷着吃有味。点火,鸭血里加上油豆腐,下粉丝,上头再撒点葱花,吃起来则是另一种舒服,看起来也热闹:红的绿的缀着恰到好处的粉丝,葱香和着质感紧实的鸭血,街头很便宜就能来上一碗。用心体悟后,发现即使玉石器皿美到了极致,也抵不过柴米油盐有滋味的生活。

这里的红绿灯有些怪,红灯时间长,绿灯时间短。本地人习以为常,就静静地等,看着格外大的数字指示灯一点点跳。

我们甬城街边的绿植与乔木,长得工整合规,腰纤肢干细。而南京多梧桐,白的树皮,粗犷的枝节,光只能漏下一缕一缕,像是从法国梧桐与绿植中长出了一座城。

南京是古城,也是座移民的城,土生土长的正宗南京人不多。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南北人口融合,就发生在南京。曾看过一篇文章,说南京人“不像上海人精明,不像北京人张扬,不像温州人对金钱天赋敏锐,也不像广州人那样有要当老板的劲头,南京人憨直、朴素、热情,待人不掺假”。几天的研学,其间和当地人多少打过点交道,觉得这番评价并不为过。

“宁”字古作“寧”,不妨把“寧”字拆开研究,字中有宝,有一颗浪漫心肠,有玉石器皿盛上一碗鸭血热汤,还有人丁兴旺不失家常。初访南京的人,大多把奇珍看作南京的“宝”,其实南京这座城,更深厚的宝无关器物,而是这座城的历史,如古树,亘古绵长。

南京人,喜欢享受慢时光,食盐水鸭,天凉时捧着浓汤。南京人生活很安宁,一个“宁”字代表了南京,也蕴藏了许许多多美好的祝愿。

回到宁波,看见路边的樟树,不禁又想起南京枝干遒劲的梧桐,虽然不是笔直地向上生长,但如暮日向晚的剪影,虽看不清明晰的枝节,却无端地觉得美。


指导老师:辜成艳


老师点评:作者所写的是自己眼中的南京,自己眼中的“宁”城。一个城市的简称包含很多的故事和寓意。和作者在出行前读的朱自清《南京印象》不同,作者眼中的南京城是有烟火气的,有自己的温度,在一衣一食一饮一行间以一个“宁”字演绎着繁华与悲凉的双重美感。作者在对比中让我们看到“宁”城有宁波所缺的在生机与荒原之后继续生长的新芽感。本篇行文,有独特的情趣,或许,只有你真正去赋予一座城自我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去爱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