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初三(18)班   陈桥

走进外婆家的小院,喊了几声“外婆”均无人应答,外婆果然又不在屋子里。我早已习惯,轻车熟路地来到后院的蚕房。

初秋的空气里浸染着些许凉意,阳光穿透窗户,洒下细碎的光芒,使得房子里显得并没那么清冷。蚕房内,白白嫩嫩的蚕儿密密麻麻地蠕动在翠绿的桑叶上,给秋季平添了几分盎然生机。一位老太太正手捧桑叶站在屋子中央,她头发花白,但面色红润,额角挂着几滴汗珠,正小心翼翼地摆弄着桑叶。她就是我的外婆。我走上前去,心疼地帮外婆擦去额上的汗珠:“外婆,养蚕这么辛苦,你年纪大了,还是别养了!”“那怎么行!何况这是今年最后一批蚕了。”外婆回答着,带着几分恋恋不舍。外婆爱蚕,是我自小就知道的,她退休以后,更加精心照料她的蚕儿。我实在想不明白,这小小的蚕到底有什么魅力。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来到外婆家,一如既往地来到蚕房,外婆却并不在那里。蚕已经开始结茧,它们一个个旁若无人地忙碌着。有些蚕已经把自己包裹进了雪白的蚕茧中;有些蚕还在不知疲倦地绕着自己的身子一圈又一圈不停地吐着丝。没找到外婆,我径直往外婆家的客厅走去。一走进客厅,便见四五个孩子伏在书桌上写着作业,外婆的脸上挂着微笑,正耐心地给其中一个孩子讲解着题目。眼前温馨的一幕温暖了微凉的秋天。我静静地看着,外婆招呼我在一旁坐下一起写作业。直到夜幕降临,孩子们完成了作业后才纷纷回各自的家去。外婆告诉我,那些孩子的父母都去外面打工了,家里老人文化不高,辅导不了作业,所以把他们都送到了外婆这里。

外婆以前是老师。那时候,村里的学校缺老师,外婆一个人既教数学又教语文,兢兢业业几十年。她教书育人,栽桃种李,却从未想过回报。她待学生温和耐心,不厌其烦,不断地向他们传递着温暖和爱。退休以后,她依然没有闲着,继续发着光、散着热,把温暖和知识播撒给那些留守的孩子。

“看到那些蚕了吗?它们都结茧了。每一代蚕都是这样,一生要经历四次蜕变,最后吐丝结茧。它们吃掉一些桑叶,就感激地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蚕茧,却可以加工成衣服、被子,不知道给多少人带去了温暖!”灯光下,外婆的笑容看起来格外柔和,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我恍然,原来,这就是外婆爱蚕的原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世人不知,不只是春蚕,还有夏蚕、秋蚕,每一代蚕,都无私地向这个世界贡献着自己的一切,外婆亦如是。在茫茫人海中,外婆没有出众的外貌,也没有横溢的才华,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可就是因为有了像她那样的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默默地吐着自己一生的丝,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才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此温暖,如此充满希望!悠悠历史长河中,外婆也许留不下一丝痕迹,但我知道,她带给她的学生和我的,有知识、有光亮,更有温暖这个世界的爱与力量。

最后一只蚕悄悄钻进蚕茧里,等待破茧成蝶。


指导老师:鲍娇琼


老师点评:文章意蕴绵长,感人肺腑,促人成长。作者巧妙运用“蚕”这个意象,来象征像蚕一样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外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外婆的赞美之情。结尾的那句“最后一只蚕悄悄钻进蚕茧里,等待破茧成蝶”是点睛之笔,留给读者想象空间,且一语双关,表明自己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像蚕一样的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