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孤独

镇海中学高一(6)班   胡旻煦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在他的《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从来不曾离开孤独而单独存在。”而在许多哲学家的书中,孤独与生命的关系同样显得微妙而又不可分割。叔本华说“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张楚却唱“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而我以为,生命中的孤独是永恒的,孤独中的生命亦是永恒的。

在芸芸众生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棱角,就像每颗恒星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彼此的不同造就了“孤独”。而在这辆名为“生命”的列车上,孤独便是沿途风景,更多的人选择视而不见,拉上窗帘,在狂欢与美梦中浑浑噩噩地抵达最后的终点,一生碌碌无为。而那些生活中的强者,直面窗外繁华之景,能从一成不变的岁月中收获生活里的小幸运与内心的成就感,在一个人的坚守中达到生命的永恒。

“狂欢不过是一群人的寂寞”,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事实上,真正高质量的生命与孤独是密不可分的,孤独好似一碗陈年美酒,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品愈加令人甘之如饴。汉代苏武牧羊,在西域流浪二十年,在匈奴的追杀与西域的孤寂中,度过了人生的二十春秋。他不惧孤独,食草根,啃树皮,最终重回大汉,并成就了一段属于他的传奇佳话。苏武的赤子之心在孤独中的沉淀,历久弥新。

多数人害怕孤独,如同惧怕黑暗一般,他们大多躲在一间小屋子里,进行聚会狂欢,将对孤独的害怕和恐惧藏在推杯换盏之中。殊不知,曲有终人会散,他们终要推开小屋的门,迎接更广阔而又彻底的孤独,在孤独中沦为平庸的大多数,昔日耀眼的星光逐渐黯淡,曾经充满热血的心也逐渐冰凉,他们失去了自我,在狂欢后的孤独中,成为庸俗、碌碌无为的人。

孤独亦是自我的释放与生命的狂响。当你不再试图与他人寻求更多的关联,当你不再努力融入他人的世界,别人眼中的生活,你所聆听的将是自我内心的解放之鼓,内心的能量将如水银泻地,如洪水决堤。更多地与自己相处,才能修炼出更具独特魅力的个性。

张岱在明朝灭亡以后,隐居四明山,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多部书籍。《湖心亭看雪》更是他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的写照。他沉迷于与自己相处,倾听自我内心的呐喊,遗世独立,最后也成了文学史上闪烁的明星。在自我个性的打磨中,孤独与生命得到了和解。

孤独并不意味着不合群,并不意味着孤僻、格格不入,孤独是对世界的选择,有人选择他人的世界,有人沉迷自我的空间,有人选择喧嚣的世界,有人偏爱幽静的角落。陶渊明无疑选择了自我世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下耕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孤独铸就了那分“归去来兮”的洒脱与不羁。相反,一些选择终南捷径,自称隐士的,其目的却是沽名钓誉,看似清高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充满污浊的灵魂,在附庸风雅中丧失自我,沦为世人的笑柄。有生命追求,方能收获最孤独的价值。

生命与孤独的关系恰似大树与树叶,叶落归根,当叶子缓缓落下,大树便也没了生机。生命亦然,失去孤独,便失去了生命最基本的色彩。生命诞生之初,孤独也得以诞生。只有历经孤独、拥抱孤独的人,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所在。

编辑点评:开篇作者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生命中的孤独是永恒的,孤独中的生命亦是永恒的。”论点简洁而富有意蕴。文中,作者引经据典,不仅增加了论点的说服力,丰富了文采,也显示了作者知识渊博。另一方面,作者并不是做信息的搬运工,他懂得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论述有理有据,论理深刻有内涵。文中运用了正反论述,层层深入。在条理清晰的论述中,让我们领略到孤独的高贵特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