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设

象山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校区   蒋丹


“老师,如果我说自己最感谢的人是你,你会不会觉得我在拍马屁?但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你确实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这是子轩写在作文本里的文字,读完,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脑海里逐渐浮现出曾与他相处的场景。

如果以现在的普遍标准来看,子轩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好学生,他成绩平平,且总把精力释放在不恰当的地方。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接到其他学生对他的投诉,说他不是在课堂上影响别人学习,就是课后又做了什么恶作剧,甚至连他的家长也找过我几次,十分头疼地表示难以对他进行正面引导。

如果换作几年前,对待这样的学生,我的教学方式是比较简单直白的——冷落对方,并在每一次收到投诉后,找到对方进行批评教育。但我很快就发现,如果教育只剩下“冷战”和批评,那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维护。

所以我逐渐找到了新的解决方式,那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再以他们的角度进行延伸,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教育经历,让我越发明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成熟的年龄也不断向前推移,男生爱恶作剧,有时并非性格使然,而是想要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展示自己,而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这只会败坏他们原本的少年形象。

子轩恰恰有这方面的趋势,因此,当其他学生投诉他时,我并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在下一堂课时,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如果他回答正确,我就夸奖他上课认真,精力集中。如果回答错误,就肯定他勇于表达的勇气,然后再隐晦地提及他在课堂上没有全神贯注。起初他很窘迫,随着提问次数的增多,他习惯了这样的上课节奏,每次上课他都会绷紧神经,以防突然被抽查。因此,他不仅变得更专注,也从被动抽查提问,到主动举手抢答,早忘了开小差这件事了。

下了课,子轩会丢开书本,去做一些很失礼的事情:或是扯女同学的辫子,或是跳起来打落树叶,或是突然去恐吓专心看书的同学。对于这些恶作剧的行为,我从不会听之任之,而是常常以各种名义,把他叫到身边来。

“子轩,听说你很擅长挑西瓜,最近天气越来越热,我也爱吃,有没有什么独门技巧传授给老师啊?”“你同桌说,新学的课文你只读几遍就会背了,是课前预习了吗?介意把你的经验分享给同学们吗?”“我要去那边拿点东西,你帮我提一下吧。”课间时分,我总会把他喊到身边来,或是让他做点小事,或是和他聊会天。在一次次的同行中,子轩从拘谨变得轻松,而后更是能和我侃侃而谈。甚至有时他看到我手里提着重物,还会主动跑过来帮我拎着,嘴上也顺势噼里啪啦地说开了,哪里还记得去搞“破坏”?

通过教学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敬畏,又希望成为老师身边最特殊的那一个,所以,当老师真正走向他们时,许多问题也会随之变得简单起来。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很乐意向老师敞开心扉的,前提是他们感受到了尊重和善意,且认为自己是在一个安全的领域中。这个所谓安全领域,首先要让学生摒除“这是老师,和我不一样”的观念,转而输入“这是特殊的朋友,能和我分享心事”的看法,正如我们很乐意与知己分享剖析自我一样,但凡是知己,那就是跨越了身份、年龄、地域等阻碍,双方都能平等地交流。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严格,有的温柔,有的幽默,有的可爱,但归根结底,大都是一个固定的形象。但我认为,老师不必给自己固定一个特有的人设,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严厉或风趣,也可以在下课铃响时变得平易近人,甚至可以在走出校门时变成邻家哥哥、姐姐。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象和态度对待学生,再配合对学生进行目标引导,往往可以更快、更好地达到心理预期。

时至今日,子轩的成绩有所提升,而更重要的是,他早已从那个让大家头疼的存在,变成了班级里的积极分子。他乐于承担责任,也乐于分享自我,而这一切的改变,其中也有我在教师人设上的思考与塑造——放下教师的傲气,以平和的心态及处理方式化解教育矛盾。

教育没有高低贵贱,倘若于健康成长有效,对于学生而言,那便是最好的教育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