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青林湾校区六(7)班   贺昕蕾


我的外公外婆家在绍兴上虞的一个小镇里,在那里过新年,我最期盼的不是初一,而是十五——元宵节。在那个小镇中,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足,却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过节时,更让人感受到了家乡的温馨和热闹。

小镇的元宵节在初十左右就开始了,镇上的居民在小镇中搭起了闹花灯用的集市,几个手工艺人将年前赶制的几千个各色各样的花灯都拿了出来,悬挂在集市的顶棚上,十分引人注目。妇女们也在赶着包汤圆,准备在元宵节那天请左邻右舍品尝美味。我们几个小孩子,则是拿着春节时祭祖留下来的甜食,跟着大人四处转悠,还时不时地跑到写灯谜的老人窗前瞄一眼,偷一下题。

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五。一大早,镇里就开始热闹起来,我们几个孩子从父母那儿接过买花灯的钱,飞快地跑到卖花灯的小铺上,挑选最称心如意的花灯。红纸摊前,各种钩子上挂着大大小小、五光十色的花灯。尽管并未点上蜡烛,但早已能透过花灯感受到小镇中的温情。五彩斑斓的花灯,丝毫不逊色于那“迷人眼”的繁花,反而还让那些雀跃的孩子挑花了眼,左看右看,每个都爱不释手,一挑就是半天。店主也不催,笑眯眯地望着孩子,我想他们大概是想到了儿时的自己吧。一股浓浓的人情味与烟火气在铺前铺后弥漫开来。我赶紧拨开人群,钻到摊前,眼疾手快地抢下了朝思暮想了大半年的花灯,趁着天还未暗,赶紧去向小伙伴们展示我的大红宫灯,过一下早已憋在心中近一年的瘾。

在上虞,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小镇里的人们就会走上街头或集市,手持各色花灯翩翩起舞,以示欢庆,并祈求下一年风调雨顺。古代与现代的元素夹杂在一起,为这座久经风霜的古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刻,天色越来越暗,六点整,我最喜欢的风俗——闹花灯就开始了。集市中早已人山人海,许多春节赶不回来的人此刻也手拎各色花灯,在集市中行走。本是正月冷风四起的夜晚,此时却格外温暖。我拎着那只大红宫灯,橘红色的灯火使它在夜色中显得尤为璀璨。这里的灯虽比不上城里的精致,却有着独一无二的美感。集市中,到处都是灯的海洋,有用十几个小灯连成一条巨龙的巨型长灯,也有几个小巧可爱的巴掌大的彩灯,还有一长串的拳头大的灯笼……人的海洋和灯的海洋交织在了一起,温馨又亮眼,这是独属于我的家乡——上虞的美。相比于这些花灯,其他的小食品、小饰品等东西早已不值一提,我根本无暇顾及。我十分好奇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外公告诉我,原来花灯是用来祭祀的,但后来,闹花灯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成为我们这儿的风俗了。 

我踮着脚,摘下花灯下垂着的一张灯谜,就着弱弱的火光看字,白纸黑字在灯火下流光溢彩。不一会儿,我就猜出了谜底。仔细一想,现在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和学习,对传统的节日和风俗,都不再重视了,在大城市里,别说闹花灯的集市了,又有多少人会为这个节日去买灯笼庆祝呢?而小镇里的人们,是那样淳朴,那样虔诚,他们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将希望和爱融入这一只只小小的花灯中!

这一晚,小镇一夜未眠,月亮和花灯照着热闹的村镇,格外美,格外温暖,格外幸福。


指导老师:郑璐


老师点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明艳的灯火褪去冬日寒冷,带给小镇人满满的温馨与憧憬。买花灯、闹花灯、猜灯谜……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小作者的第一视角呈现,我们在细腻灵动的文字中感受着节日的隆重与热闹,也体味着孩童内心那难以抑制的雀跃与激动,同样心潮澎湃。而那传统的滋养,文化的传承,更具有穿越时间的力量,浸润着每个孩子的童年,并将始终绵延不绝。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