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山岛上的“绿野仙踪”

宁波市鄞州区五乡中心小学 陈榴芳

 

 

    去嵊山岛,有一项活动是出海捕鱼,说是出海,其实离码头不远。上船后,船老大先带我们去一个海湾,小船颠着浪尖又跌入波谷晃得厉害,我们抓住船舷吓得大呼小叫。进了海湾,浪总算小了点,远远望去,山上好多绿房子,那绿不是房子的本色,而是爬满墙面和屋顶的绿色藤蔓,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么多的房子为什么没人住,船老大告之,因为交通不便,村民们都搬迁了,那里就成了无人区。于是我们来了兴趣,说将房子装修一下,来度假或者开宾馆,每天面朝大海岂不是一桩美事。船老大立刻给我们泼冷水:“蚊子会把你们背走的。”而我们对那些房子总是“耿耿于怀”。

    第二天,我们从镇的后面翻山过去,探访这岛上的“绿野仙踪”。一条水泥路盘旋而上,面包车将我们带到一个不大的停车场,接着就步行上山了,山不陡,坡上有几座石头房子,顶是圆的,大概是为了防台风吧。听导游说,岛上的人对坟墓很重视,往往不惜重金从外面运来材料,将坟修得很讲究,我们看到的坟墓果然如此。路边也有一些地,种着玉米,豆子什么的,因为刚刚经历“灿鸿”的洗礼,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怪不得岛上缺少蔬菜。下坡时看到有人在填土修路,一问才知无人区要开发了。

    下坡又上坡,就到了那个村,山顶有一座老房子,一个老妇人在门口守着一个泡沫箱卖饮料。往下走,路边有一座寺庙,规模不大,但十分整洁。在这里,整个无人区尽收眼底:这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渔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两座山相对而立形成一个海岬,一座座房子依山而建,蓝的海,绿的藤,白的浪花,金灿灿的朝晖……好一个多彩的古村。

    下山的路比较陡,虽然铺着石阶,也得步步留心。走着走着,一座座绿房子便近在眼前了。爬满墙的绿植是爬山虎,现在正值盛夏,巴掌大的叶子遍布房屋,一座座石头房只露出几扇窗的空隙,宛如绿色的童话世界。游客们都拿着手机在寻找最佳位置将那绿房子摄入镜头,也有摄影爱好者扛着大家伙将头伸入某一个窗口或是对准一张蜘蛛网调镜头。有几间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屋顶已经塌下一个窟窿,或是只有一些断壁残垣,因为有绿色缠绕,也算是一种残破的美。大多数房子是二三层楼,结构完好,只是门窗残缺不齐。阳台面上贴着磨石子,镶着海鸥、菱形等图案,从样式看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那展翅的海鸥、重叠的菱形,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我们一边走一边议论:建房用的砖瓦应该是从码头上运来的吧?如果从山那边用脚力挑过来,那工程之浩大简直无法想象。

    山脚下是一个码头,马蹄形的海湾是个很好的避风港,几块巨大的礁石上,凿着几个圆孔,那是当年渔船系缆绳用的,这码头曾经渔舟唱晚,人欢鱼跃,一片繁荣景象,如今却静悄悄的,只有海浪一如既往地拍打着礁石,一群名曰“海蟑螂”的小虫肆无忌惮地爬行。一条卵石路将两山之间连接起来,卵石的缝隙间有一棵萝卜苗顽强地挺立着,一股泉水从山上流下来。

  沿着卵石路到了对面的山坡,铺着石阶的山路也是那样陡,随着人群拾级而上,这边的房子同样被爬山虎占领着,屋子周围有一些零碎的土地,种着一些带豆等农作物,看它们的长势不像是无人看管的,果然前面有一人在给作物浇水,我问他是不是住在这里,他说是的,为了种蔬菜,一起住的有三人。有电有水吗?我停下来与他交谈。有电,没电视信号,也没自来水,但山上有泉水……他们过的是一种清贫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为的是那份执着的土地情结。

  我担心要不要走回头路,因为陡峭的山路让人有点怕了,再说杂草丛生的路边真的有许多蚊子,尽管大家时时关注着裸露的胳膊和脚,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得到蚊子送的红包。幸好,看到了山腰也有一条路相通。走在路上,时不时能看到人们居住过的痕迹,被烟熏黑的灶台,砌着卵石沿口的水潭,缺了口的石臼……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偌大的村子人去楼空?游人们众说纷纭,有的说蚊子太多,有的说因为闹鬼,大多数人说交通不便……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才找到确切的说法,此村名为后头湾,村民搬离已有十几年。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渔业发展,不少渔民富裕起来,更换了大型的铁船,小小的码头无法满足这些大家伙的停靠需求。岛的另一端箱子岙上,建起了大型的避风港,集镇也随之形成。为了生活便利,村民陆续搬离,2002年该村整体搬迁,后头湾村正式撤村。

    春去秋来,曾经繁衍生息过一代代渔民的后头湾,静寂替代了喧嚣,10多年的岁月绘成一幅绿藤遍野、静谧荒芜的乡野美景。如今,随着一群群游客的到来,沉睡多年的古村被唤醒了,络绎不绝的脚步声和“咔嚓咔嚓”的拍摄声重新打破了她的宁静。

 

上一篇:厦大时光 下一篇:毕业 我们携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