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自我介绍 | 漓江游记 | 鸭 @ 小星星乐园

发布日期: 2019-07-26 点击次数: 1251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你们知道这说的是谁吗?就是花生我呀!你们知道我们的屋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就让我带你们来参观一下吧!

    

    看!我们的屋子是这样的:长长的,小小的,就像一个“8”字,屋顶上方微微翘起,像小鸟的嘴巴。屋子里面是一个三居室,我住在中间,我的左边住着弟弟,右边是妹妹。“踢踏踢踏”,听!这是我们在跳舞呢!

    

    小主人轻轻地打开我们的屋子,顽皮的弟弟高兴地跳了出去,妹妹安静地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小主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好像在说:“你们为什么穿着红棉袄呢?”如果我会说话,我就会说:“我们正在过大年呢。”

    

    介绍了我家的样子,再来说说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在广阔的田野里,那里的居住环境特别舒适,早上可以晒太阳,有时也能喝到雨水,晚上可以听虫子叫。

    

    这样的生长环境使我长得非常健康。我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钙等营养成分,小朋友们吃了我,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大脑的记忆力。我的身体里还含有儿茶素和赖氨酸,可以延缓人体衰老,所以我们花生又有长生果之称。除了以上几点,我还能美容养颜呢!

    

    这就是我——花生,你们喜欢我吗?

 

 

 

唐伟老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介绍花生的科普类说明文,小作者从花生的果壳、花生仁、花生的生长环境和主要价值四个方面依次展开说明。本文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认真严谨,显得较为活泼生动,具有童话色彩,这主要归功于小作者特别的写作角度和写作手法。文章以花生的第一视角展开论述,文中的主人公花生就像家中主人一般热情地给每一个访客做介绍,如数家珍般将花生的四个方面介绍得详尽而准确。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通过一个耳熟能详的谜语,引出了本文的主角花生。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既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文章要介绍的主体,同时一个小小的谜语也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这样的文章开头是非常不错的。

 

    其次,在按部就班地介绍花生的主体内容上,小作者也不是简单地搬运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通过富有个人色彩的语言使得文章变得“立体”起来,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很多地方的语言都诙谐有趣,富有表现力。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小作者特别的写作视角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使原本一篇较为简短枯燥的花生的科普类说明文变得丰满、生动、有趣,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学到了有关花生的知识。其他小朋友在写作相似的文章的时候,不妨学习本文小作者的这种写作手法,让你的文章也变得好玩起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在这个假期里,我有幸来到桂林阳朔,欣赏了那里的美丽风光。

    

    旅行的第三天,我们乘船游览了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如果说阳朔是一座宫殿,那么漓江就是宫殿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如果说阳朔是一片天空,那么漓江无疑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搭船码头,不想这里早就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才轮到我们。我迫不及待地跳上船,等了许久,船才开始行驶。开船的那一刻,我高兴极了,一面跑一面催着妈妈上舱顶给我拍照。一到舱顶,我立刻被沿岸美丽的风景吸引住了,哪还顾得上拍照!

    

    漓江的水真清啊,即使是站在舱顶,我依然能清楚地看清水草在群山的倒影中舞蹈,鱼儿在其间穿梭嬉戏;漓江的水可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大大小小的船只,与其说是在水面行驶,不如说是在水面上轻轻滑过。

    

    放眼望去,周围的风景一览无余。一座座山峰犹如竹笋般拔地而起。近处的山秀丽无比,使人心旷神怡;远处的山蒙蒙眬眬,若隐若现。有的山似多情的少女,婀娜多姿,有的如骆驼慢慢走着……我正沉醉其中,忽然听见妈妈喊我:“依依,快拿出给你的20元人民币,远处那片风景就是它的背景图了。”我赶紧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在这迷人的景色下,“咔嚓、咔嚓……”记录下我最深的记忆。

    

    在回来的路上,漓江的美依然久久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唐伟老师点评:

 

    漓江对桂林而言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桂林人的母亲河,也是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说来有趣,漓江和湘江都发源于广西的猫儿山,各位于山的两侧,只是湘江由南流向北,漓江由北流向南,好似两个同乡好友各奔东西,从此山水不相逢,故有“相离”一说,而湘、漓二江也是由此得名。

 

    桂林之美,美在山水。漓江流水清澈,岸边翠峰挺拔,而山水携手相倚,更使漓江山水风光无限。本篇游记同样是围绕漓江的核心景物——水山两景下笔,再慢慢铺陈开来的。小作者描写漓江山水的文字是唯美的,好似带着漓江水的柔情、山的妩媚。

 

    我们先看描写水的这一部分,小作者紧抓住漓江水的两个特点:清和静。漓江的水有多清呢?即便是站在舱顶,依然能让人看清“舞蹈的水草”和在其间“穿梭嬉戏的鱼儿”。通过小作者的眼睛,我们看到漓江的水一眼看去就清可见底,水面下水草招摇,鱼群逐尾,悠然成趣,很是吸引人。漓江的水又有多静呢?小作者觉得它“静得像一面镜子”,江上的船只不像是在“水面行驶”,更像是从“水面上轻轻滑过”。诗人袁枚游览漓江时留下一句诗:“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船行在漓江上就像行在倒映在水中的“青山顶上”,船行过,而水面波澜不起的静态,和小作者的“滑”字用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漓江水的“静”写得极妙。

 

    我们再来看写山的部分,小作者是从近景山和远景山两个角度来写的。“近处的山秀丽无比”这是实写,“远处的山蒙蒙眬眬,若隐若现”,这是虚写,就像国画中的工笔和写实,近景笔墨细腻,如临其境,远景蒙眬难辨,引人遐想。

 

    湘江和漓江是“相离”而去的,但漓江的山和水却是从不相离的,漓江最美的地方也是其山水相融的地方,这是漓江山水的神韵所在,也是千古文人墨客为之挥墨泼毫的缘由所在。这也是本文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希望小作者以后续写《漓江游记》的时候,可以补上这样一段,让漓江变得更加秀丽,更加美。

 

 

    外婆家养着一群鸭子,它们有着与身体大小完全不匹配的小脑袋,却长了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观察起事物来,小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贼亮贼亮的。它们最大的特点是那又扁又硬的鸭嘴,小孔似的鼻子居然就长在这坚硬的嘴巴上,太奇特了。一双小扇子般的脚掌,走起路来左摇右摆,甚是有趣!

    

    这群鸭子经常会在外婆家后院的小池里玩水,一边玩一边还发出“嘎嘎嘎”的叫声,那快乐的叫声好像在对我说:“喜欢吗?嫉妒吗?有本事下来玩吗?”更可恶的是,它们还会来一场最让我嫉妒的游泳比赛,争先恐后地游到最前面:有的扑腾着翅膀,像离开水面准备起飞的天鹅向前冲;有的使出喝奶的劲儿,向着目的地冲刺,像一名游泳健将参加了世界级的比赛那么拼命;有的虽然远远落在后面,可是还在不停地努力,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每每看到这些画面,就让我更加“恨”得牙痒痒,真想下水和它们比上一场!

    

    它们有时候也会认真地“埋头苦干”——找寻食物。有些会潜入水中,寻找散步的小鱼当美餐,但凡捕到食物,它们便冲出水面,那速度可以比得上离了弦的箭;有些则在靠墙的地方,把头“扑通”伸进水里,吃一些爬到河岸边的螺蛳;有些懒惰的鸭子呢,会安静地等待,就像守株待兔般,等食物自己送到嘴边,真是“痴心妄想”。

    

    有时,它们的领头鸭像威风的狮子率领着一支威武雄壮的队伍,在水面上巡视;有时,它们也像一只只看门的小狗,对着来小池喝水的小鸟“嘎嘎嘎”地叫唤,警告闯入者,并驱逐它们。就连我,想要进入也会遭受它们严厉的警告——一个个引吭大叫,堵在下水口。

    

    我外婆家的鸭子可不可恨、可不可爱?

 


 

 

唐伟老师点评:

 

    万物皆有灵,寻常日子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在文字的“放大”下更能彰显它的灵性。例如骆宾王笔下“曲颈向天歌”的萌萌的大白鹅,例如杨万里笔下“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小黄蝶,例如苏轼笔下“春江水暖鸭先知”中不畏寒江的鸭子……本文的主角正巧也是鸭子,是小作者外婆家养的一群鸭子。

 

    既然是家养的鸭子,自然有很多机会看到它们,因此本文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和写作,文章中既不缺鸭群的“整体镜头”,也不少单只鸭子的“个人特写”。写鸭子的主体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鸭群戏水、鸭群觅食、鸭群巡视,基本涵盖了鸭群的日常生活轨迹。在写个体鸭子的时候,小作者又将鸭群做了细分。在“鸭群戏水”和“鸭群觅食”这两部分中特别明显。我们先看鸭群戏水,有的鸭子“扑腾着翅膀向前冲”,有的鸭子“虽然远远落在后面,可是还在不停地努力”。再看鸭群觅食,有的鸭子会“潜入水中,寻找小鱼当美餐”,有的鸭子会“把头伸进水里,吃一些河岸边的螺蛳”,懒惰的鸭子则是“等食物自己送到嘴边”……这两段翔实的描写,无论是对鸭群的“集体拍照”,还是对鸭子的分镜特写,小作者都掌控得十分到位,生动有趣的文字语言更使鸭子显得活灵活现,极具画面感。

 

    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欲扬先抑。通过品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文中有很多带有灰色性质的字眼,如“可恶”“嫉妒”“恨得牙痒痒”“警告”等,虽然明面上写小作者看见鸭群会觉得可恶和嫉妒,看见鸭群戏水会恨得牙痒痒的,有时进入鸭子的领地还会遭到它们严厉的警告,被它们驱赶、堵截,实则文中处处可见小作者对鸭群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恨不得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和它们一起戏水、玩耍。这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鸭子的“可恨”,更能凸显鸭子的“可爱”。

 

    其实,本文没有什么深度的见解或特殊的寓意,只是简简单单地描写了外婆家养的这一群鸭子。本文能从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应归功于小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日常素材的累积,并通过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鸭群可恨又可爱的一面。通过观察和思考,相信每个人都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上一篇:亲子客厅 | 忻敏敏:学习是生命中的光亮,而思考是学习中的光亮下一篇:创刊25周年 | 刘花荣:此情可待成追忆,相遇未来欣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