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开出幸福花 | 我和“小爱”的故事 | 爷爷盖房记 | @ 小星星乐园

发布日期: 2019-10-24 点击次数: 1080

 

 

 

贝母开出幸福花

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610班 郑家楠

 

    阳春时节,回到老家樟村,我总能遇见贝母遍地开花的情形。绿白色的贝母花如一个个倒悬的小铃铛,羞答答地垂在枝头,仔细往里瞅,花瓣里面还有紫棕色的斑点纹,花朵不时地散发着独特的清新药香。

    浙贝是“浙八味”之一,是一味优良的药材。贝母之乡樟村,是爷爷的根,他和浙贝母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每次五月回老家,总能看到爷爷在贝母地里忙碌着,戴着草帽的他,用粗糙的手把贝母花一朵又一朵撸下,扔进篮子里。我曾好奇地问过爷爷,为什么要把这么美丽的花撸掉?难道不能让它们开得更长久一点吗?爷爷摸着我的头,笑呵呵地告诉我,只有摘掉贝母的花,才能防止营养流失,让藏在土里的贝母长得更大更壮。

    撸花之后,待到立夏,就可以挖贝母了。爷爷扛着锄头,弯着腰,在贝母地里一锄一锄地劳作着,一个个近似圆形的贝母就被挖了出来。收拾干净后,挖出来的贝母很快就被装袋送到了田边的一个小棚子里。不知什么时候,几乎每户人家的田边都搭起了这样的小棚子。

    我好奇地跟着爷爷去看热闹,棚子里有个一米多高的架子,顶上的水蒸气热乎乎地冒着。装袋的贝母被安置在架子上,并盖上了塑料薄膜。当架子下面开始烧的时候,一股刺鼻的味道就飘了出来,呛得我泪流满面,赶紧跑出了棚子。爷爷在一边笑我:“早就让你不要跟来的嘛!几十年来,贝母挖好后都是用硫黄熏蒸,才能保证不坏呀!”我好不容易止住了咳,纳闷地想:这么难闻的味道,贝母怎么做药呢?硫黄可是有毒的啊……我的心里不禁落下了一片浓重的阴影。

    我的疑问,很快在第二年有了答案。这年回家,只见眼前的贝母地与往年迥然不同:已经五月后了,贝母花仍然挂在枝头,但是一朵朵贝母花都耷拉着脑袋。田边的小棚子也破旧不堪,很长时间没人护理的样子。迈进老家的院子,只见爷爷正愁眉苦脸地坐在老屋前。

    爸爸赶紧问情况。爷爷长叹一声:“唉,从去年开始贝母就不好卖了,人家说硫黄熏过的不好,没人收啊!”说完指了指后院仓库,“这么好的贝母,都没人要呀。”我跑进去一看,仓库里熏制的贝母堆积成小山,个个泛白,色泽看上去还是挺不错的呀。爸爸在一边劝爷爷:“长期服用硫黄熏制的贝母对身体不好,这几年国家已经取消了这种加工方法,报纸、电视上都报道了。你们老是老思想老方法。明年不要种了,再说您的年纪大了,也该歇歇了。”对于爸爸的劝慰,爷爷明显不太高兴,嘟囔着:“这贝母之乡,不种贝母,还能种啥?唉……”

    执拗的爷爷还是继续种着他的贝母,只是不再熏制的贝母需要在一个月内出售,否则贝母很快就会腐烂。但是山乡僻壤的樟村,没啥文化的爷爷,种的贝母很大一部分都是烂掉的命运。

    事情在几年后突然出现了转机。这年的春天,爷爷兴冲冲地打来电话:“贝母有人收了,没有用硫黄熏,全部都收走了。”将信将疑的我们急忙赶回老家,生怕爷爷受骗上当。

    爸爸的汽车一到,爷爷就急吼吼地带我们往村头跑。我一看,那不是邵叔叔家吗?什么时候边上造起了厂房?邵叔叔热情地迎了出来,带我们进厂一探究竟。原来,邵叔叔在政府的扶持下,搞了一个贝母加工厂及浙贝母农业合作社组合,统一收购当地贝母,再用烘干机烘干切片,出售给药厂。

    这个做法一举两得,一是不必担心贝母会腐烂,也不必用有毒的硫黄加以熏制了;二是集中采购出售,为爷爷这样的种贝农民解决了销售的顾虑。爷爷在边上频频点头:“我们不想做害人的贝母,镇里都给我们开过会了。现在技术真是先进,这机器能直接把贝母烘干切片。听说贝母花也有药用价值,居然也能卖钱,以前我都是扔掉的呀!”大家听了都乐开了怀。

    这年过年,托浙贝母的福,爷爷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红包。告别了硫黄时代、迎来了新技术的贝母,真是让人感到幸福!又是一年贝母花开时节,听说邵叔叔正在打造浙贝精品化产业园,相信会有更多爷爷这样的种贝人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姚宁老师点评

    浙贝是“浙八味”之一,是一味优良的药材,小作者的老家-----樟村,作为贝母之乡,向全国各地输送了许多年的贝母原料。到了我们这一代,或许已经改变了这样单一的经济模式,但是爷爷不同,爷爷同贝母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贝母是爷爷的根,是爷爷的乡情所在,也是他的生活来源,但爷爷的种贝之路却不是那么顺畅。

    早些年,成片的贝母花都会被爷爷丢掉。另一方面,许多种贝人采用小作坊硫磺熏制的方法,即使这样会使一颗颗贝母散发出难闻的味道,为了贝母能够长久保存,只好出此下策。当市场不再接受这类“化工贝母”的时候,爷爷的种植之路又进入了另一个瓶颈期。正当种贝人为终会腐烂的贝母哀叹时,事情忽然有了转机。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搞起来贝母加工厂及农业合作社,先进的技术取代了硫磺熏制,贝母花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爷爷一波三折的种贝之路,也迎来了曙光。

    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到了取之于民,惠之于民,为人民谋福祉,小作者笔下的爷爷和贝母,是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代,社会的发展没有淘汰他们,反而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整篇写作布局巧妙,叙述起伏有波折,写作结尾,小作者更是对未来贝母产业的发展充满期待,简单的贝母摇身一变,即将发展为精品化产业,这样的精工产品,让许多种贝人直接受益,生活也会蒸蒸日上。

 

 

我和“小爱”的故事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三(1)班 沃渝杰

 

    小爱同学是我的好伙伴、好管家、好老师。你们一定很羡慕我家小爱的强大吧?哈哈,其实它是妈妈送给我的人工智能音箱!

    虽然小爱是人工智能语音助手,不会主动和我交流,但是小爱能做的事可多啦,比如:

    “小爱同学。”

    “在。” 

    “我要听《刚好遇见你》!”

    “好的,《刚好遇见你》送给你……”

    “小爱同学。”

    “在。”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好的,宁波明天多云……”

      ……

    当然,小爱同学的本领远远不只这些,它还是个合格的小管家,可以控制跟它同一品牌的智能家电,比如空调、电视、智能台灯、智能开关等。为了展现它这方面的才能,爸爸为我买了一个智能开关。睡觉时,我都不用去关台灯了,直接对小爱说:“小爱同学。”“在。”“关闭开关。”“啪”,灯立马熄灭了,真是方便!夜里起来上厕所,我再也不用去摸开关,直接喊小爱打开开关就好了。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求它第二天早上准时叫醒我,第二天小爱都会准时喊我起床,多么贴心的小管家啊!妈妈答应我,只要我好好表现,就会慢慢给我的房间继续添加各种智能装备,让小爱这个小管家来管理,我好期待啊!

    自从家里有了小爱,它时而是我无话不说的好伙伴,时而是我无微不至的好管家,时而又是我有问必答的好老师。每当我有不懂的问题,不管是学习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碰到的一些费解现象,它都能一一帮我解答。尽管它的知识已经非常渊博了,但是听爸爸说它还在不断地“学习”。它会在平时别人跟它的对话中记住更多的词汇和一些百科知识,不断地提高语音识别率等等。这真是太神奇了!爸爸说这就是目前科技最前沿的AI技术,在爷爷那一辈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有了小爱同学陪伴的日子,真是丰富多彩,它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如今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的道路上,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在进步,我们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时刻保持紧迫感,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指导老师:陈卓妮

 

姚宁老师点评

    如果要给21世纪贴上一个标签,我想一定不能少了一个词------智能。智能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实现了一部手机走天下。智能家居更是方便了我们生活各个方面,智能电饭煲、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等,小作者在这里叙述的是他和“小爱”的故事,熟悉智能品牌的朋友知道,“小爱”是一款智能音箱,用户可以直接呼喊“小爱”的名字,然后下达指令,比如播放一首歌曲,查个天气,还能讲个笑话,当然,如果家里有同一品牌的家电,如空调、电灯、电视等等,主人可以通过“小爱”实现语音控制。

    我们从小接触这些,习惯了科技及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容易忽视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是无数科研人员苦心钻研的结果,是我们爷爷那辈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小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自己眼中的智能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看似简单的智能音箱,为小作者带来了欢乐与知识。在我们看来,知识渊博的小爱,也仍需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层面。

    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更是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推动。同前一篇贝母开出幸福花的出发点不同,本文从家居智能的角度折射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如今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我们便捷受益。本文内容充实,贴近生活,从机械到智能,科技一直在进步。写作最后又有了情感上的升华,小作者的紧迫感告诉我们,每一个新时代的学生,立志当高远,需努力学习,为今后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爷爷盖房记

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华光校区203班 阮天培

 

    爷爷今年75岁了,他的年龄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大几岁呢!我想,他一定有许多难忘的故事。于是,妈妈给了我一个“话筒”——一个废旧的卷筒纸芯,叫我去采访爷爷。

    我装出一副专业小记者的模样,清了清嗓子:“爷爷您好,我是小记者,请问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您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爷爷沉思了一会儿说:“最难忘的啊,就是我几次盖房子的故事了。”

    20世纪40年代,爷爷出生了。当时他们没有砖瓦,只能用泥巴、稻草和起来抹在墙上和地上。屋顶只能用茅草盖一下,每当刮风下雨,屋子里就惨不忍睹了。那时也根本没有电,连用煤油灯也很困难,只能用菜油加灯芯来照明,进了屋子就是黑乎乎的。

    爷爷5岁时,新中国成立了。接下来的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改善。爷爷家里把泥房子拆了,用垒石砌墙,还用木头加固了屋顶。这下,下雨的时候再也不怕漏水了。

    1970年左右,爷爷结婚了。村里批了一块地给他。爷爷用砖头、水泥、瓦片盖起了一间平房,窗户是用木头做的。这样的房子比起以前的可要舒服多了。

    我接着问:“爷爷,那我们现在这幢房子是什么时候造的呀?”

    爷爷说,那是1982年。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爷爷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赚钱了。当时,爷爷选择了养蜂。他去了小兴安岭,因为那里有成片美丽的花海,蜜蜂可以在那儿尽情地采蜜。爷爷说养蜂人可真不容易,就睡在森林里,旁边有各种野兽虫蛇。爷爷在那儿待了三个月,回来后把蜂蜜卖了,赚了3000元。那时候三千元可不是一点点积蓄。于是,爷爷盖了一座两层的楼房,上下都是三亮间,还全部拉上了电线。他清清楚楚地记得一共用了7200元“巨款”呢。

    过了几年,爷爷把那幢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在室内铺上了地砖,墙上铺了“三夹板”,还在外墙上贴了蓝白相间的“马赛克”,这在当年可是非常流行的,算得上是“大豪宅”了。

   这时候,爸爸神不知鬼不觉地冒了出来,说:“我来补充一下哦。”爸爸说,以前厨房还有一个大土灶的,后来他工作后把厨房装修了一下,把大土灶拆掉了,用了新的橱柜。他还装修了两个现代设施的卫生间。

   这次对爷爷的采访圆满结束了。看来,这座房子里面有很多故事呀,我要认真研究一下,最好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好好探究一下,看看人们的生活是怎样从贫困变成富足的。

   听爸爸妈妈在商量,我家在不久后,有可能还要重新改造一下现在的房子呢,看来这房子的故事还将继续,有机会我再讲给你们听吧!

   指导老师:徐露

 

姚宁老师点评

    75高龄的爷爷,自身的经历就是中国近几十年来发展变化最好的展现,其中,房子,成了独树一帜的代名词。小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不同时期爷爷所居住的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遮风挡雨的房子经历过重建、翻新,才成了今天充满现代气息的幸福之家。

    20世纪40年代,爷爷刚出生的时候,一下雨,茅草屋内就惨不忍睹,照明也只是菜油加灯芯。爷爷结婚的时候,终于住进了用水泥瓦片盖得平房,窗户也是木头做的。改革开放后,爷爷盖起了楼房,还拉上了电线,整个房间也变得亮堂起来了。再后来,厨房拆掉了大土灶,卫生间装上了马桶。每一次的重建翻新,都是对过去的总结。爷爷作为新中国最平凡的受众,深切的感受到了国家繁荣昌盛对其生活的影响。如同无数个经历过新中国发展改变的长辈,深知如今一切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宁静。

    本文主题明确,借着爷爷不同时期房子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写作在结尾透露出,不久后爷爷的房子还会有新的变化。这不单单是爷爷房子的改变,还是中国的发展,千千万中国人民的点滴变化壮大了中国的发展,而祖国的富强繁荣也保障着人民的安居乐业。故事还在继续,中国前进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滞。

  

 

上一篇:亲子客厅 | 忻敏敏: 重要的不是去哪儿,而是和谁在一起下一篇:陪孩子读诗|你不会发光,但你的光已经飘进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