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美文秀
嗨!读者朋友们
月度美文又双叒叕上线啦
编辑们从2022年7-8月丛书中
挑选了18篇优秀美文
发表在宁波教科网
每一篇都堪称范文
可收藏可参考,一起来看!
恭喜入选的
王上官等15位同学
徐萌琪等3位老师
低小版
“猫”妈妈回来了!
●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二(5)班 王上官
“上官,快点起床啦,等一会儿爸爸妈妈带你去撸猫馆看小猫咪。”
“啊?今天是周六,我不是要去上课外辅导班吗?”这时,爸爸过来说:“现在不是‘双减’了嘛,以后周末都不用上课外辅导班了。”
真的?我嗖的一下从床上蹦了起来,高兴得差点儿从床上掉下去。
我最喜欢去撸猫馆里看小猫咪了,记得上次去看小猫咪还是在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那里的猫真多呀!有的又大又重,我都抱不动它;有的又小又瘦,只有爸爸手掌那么大。它们走起路来很轻,叫声也是软绵绵的。
我的妈妈原先就像这些猫咪一样温柔,她会陪我做手工,和我一起画画,带我出去游玩,讲起话来也是轻声轻语的。
可是后来,我上了小学,“猫”妈妈就变成了“虎”妈妈。每当我考试没拿到高分,妈妈就开始发威:“为啥别人都能考那么好?原因是你学得太少!”
于是,周末,妈妈再也不带我出去玩了,取而代之的是给我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妈妈说,这才是头等大事。
前几天,我们班主任也说起过“双减”。当时我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终于有点儿懂了。怪不得这学期老师留作业总是手下留情,怪不得妈妈最近也不再暴跳如雷了。
“妈妈,明天我还想去植物园划船,可以吗?”
“当然可以啦!反正你的作业都完成了,我们还可以捡几片树叶回来做手工呢!”
我高兴得一把搂住了妈妈的脖子,太棒啦,有趣的周末回来了!我的“猫”妈妈也回来了!
我的外婆老了吗
●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明州校区二(4)班 李梓涵
我的外婆年纪很大了。
时间好像生气了,它把外婆的身子压得直不起来,多干一会儿家务,外婆的腰就会隐隐作痛。
外婆的头发好像遭遇了一场小雪,有点儿白,还稀稀疏疏的,看起来有些让人难过。
皱纹也爬上了外婆的额头、眼角、嘴角和双手。她的牙齿变少了,耳朵也开始背了,有时都听不清我们在说些什么。
我的外婆老了吗?
可外婆做的蛋炒饭还跟以前一样软糯、可口,让我餐餐都想吃。每天放学的时候,外婆都会早早地等在校门口,风雨无阻。
我的外婆老了吗?
买菜的时候,她还跟以前一样精明。她会观察哪家店里的食品价格实惠,哪家店里的食材最新鲜。如果我们家里没米了,外婆会立刻给我们送来最好吃的大米。
我的外婆老了吗?
不,我的外婆没有老,我的外婆永远不会老!
指导老师:严洁
落选的滋味
●宁海县潘天寿小学三(1)班 竹予谦
今天的课间活动,金老师让我们每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女同学来选一个男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女同学们开心得一蹦三尺高,我们男同学则非常生气,在教室里一边跺着脚,一边大声抗议!可金老师并没有理会我们,我们只能等待被选的命运。
我们排着队来到了操场,我一边走,一边想着:最近我和同桌小墨关系还不错,她应该会选我吧?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女同学一个一个地来选男同学。好不容易轮到小墨来选了,我的眼睛一直盯着她的脚,看着那双脚慢慢地向我移来,我暗自开心。可是那双脚在我面前停留了一会儿后,竟然移走了!哦,不,我的同桌抛弃了我,选了小恒!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里好失落。
眼看着女同学一个一个地减少,我急坏了,心想:我怎么那么不受欢迎呢?难道是因为我长得太胖了吗?
最后有四个男同学被剩了下来,其中一个就是我。我们四个还有了个名字——“单身狗”,我感到害羞极了!
唉,落选的滋味可真不好受!不过,男生跟男生也能组成学习小组,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地晒着太阳,读着书。
指导老师:金静
午睡趣事
●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三(2)班 陈思妤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天中午都要午睡。这使我很懊恼,因为我这个人一到中午就精神抖擞,活力四射,压根儿睡不着,所以,午睡时间就成了我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刻。
每当中午来临,老师就带着我们去教室边上的房间里睡觉。此刻,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午睡室的床分上下铺,睡在下铺的梦梦是我的好朋友。一天,我掀开褥子一角,无意中发现床木板有个缝隙,透过木板缝隙,我看到了下铺的梦梦,她也看见了我——这让我俩兴奋不已,犹如发现了新大陆。
从此,每次午睡,趁老师不注意,我就快速掀开褥子一角,当然,要做到悄无声息。下铺的梦梦好像跟我有心灵感应,立马侧过身子,看向我。不能说话,不能动,我们就眨眨眼、咧咧嘴……我们好像都懂得对方的心思,这分默契让我们对这个缝隙小通道的游戏乐此不疲。
渐渐地,我们的胆子大了。那天中午,我们躺下之后,梦梦从枕头下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纸折的小鸟。她轻轻地拉动着小鸟的身体和尾巴,小鸟的翅膀就慢慢张开了……我们俩相视而笑,但不敢发出声音,怕把老师引来。
这时,梦梦又开始展示小鸟飞翔的动作,但我发现老师已经站在她的床边。我吓得赶紧闭上眼,装作睡着的样子,而梦梦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我眯缝着眼睛,看见老师从梦梦手里拿走了那只小鸟……
最终,我们俩被罚站了!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中午,那个安静又有趣的午睡场景。
指导老师:金晶
小手印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二(3)班 许立宸
今天,妈妈让我自己洗脚。忽然板凳一滑,我的手撑在了沙发上,好险,差点儿把我的门牙磕掉了!
坐好后,我发现沙发上被我按压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小手印,真有趣!于是,我把手沾湿,在沙发上留了一排排小手印。正玩得开心时,妈妈过来了,说:“你想不想我在你的屁股上也留下个手印哪?”
啊!妈妈可真凶!
指导老师:沈璐奇
小学版
快板里的成长
●浙江师范大学慈溪附属实验学校
小学部四(4)班 张懿麟
暑假里,我迷上了一种名为“快板书”的民间艺术。那抑扬顿挫的节奏,慷慨激昂的演绎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了自学快板书的旅程。
刚开始,我连快板都拿不好,经常闹得笑料百出。那快板好像专门和我作对似的,要么绕到一侧扭呀扭,怎么也不出声,要么一下子爬到我的手背上,狠狠地“咬”上一口!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时打着打着,快板还会嗖的一下从我的手里飞出去,重重地砸在地板上,好似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
有一次,繁重的作业将我压得喘不过气来,妈妈却还要我抽出时间练习快板。心不甘情不愿的我,为了应付了事,飞快地拿出快板,毫无章法地甩了起来。只见我手中的快板左摇右摆,像喝醉了酒似的不听使唤,一不留神,它竟从我手中挣脱出来,径直朝爸爸的脑袋飞了过去,幸亏爸爸反应快,连忙将身子一侧,头一偏,躲了过去。快板落在了地板上,发出了沉闷的响声。而我则愣在原地,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我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过去捡起快板,没处发泄的我始终黑着脸,一言不发。见我这副模样,爸爸带着弟弟悄悄地走了出去。我心想:爸爸估计是怕我这颗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吧!此时的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蔫蔫地坐在地板上,喃喃自语:看来这块板真的不适合我,一点儿都不听我使唤,我还是放弃吧!
这时,妈妈打开门走了进来,见我愁眉不展,便来到我身边,蹲下身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快板的特点虽然是快,但并不是毫无规则的快!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事情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反而更难成事。”一语惊醒梦中人,妈妈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于是我决定重整旗鼓,静下心来,一步步脚踏实地地练习。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严格按照视频里老师讲解的手法练习:右手大板,竹壳朝外,左手小板,食指上挑,拇指扶在第一、第二块板的上方,其余三根手指轻扶后方的板,与食指保持距离,小臂端平,手心向下……我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甩了起来,快板果然没有再“逃跑”了。此时,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快板哪快板,今天你终于也做了一回乖孩子。
现在我已经可以非常流畅地打快板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懂得了我们的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蜕变,虽然过程可能会很辛苦,但正因为我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我们才能不断地奋发向前,永不止步。
指导老师:沈雪慧
家有一老
●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东校区504班 姚雨辰
小时候,我住在嘉善。
夏天的傍晚,我最爱趴在竹席上啃着清凉的西瓜,悠闲自在地看图画书。我对这些书爱不释手,恨不得不睡觉,整日整夜地看。夜深了,当外公强行拿走我心爱的图画书时,我会发脾气,在床上不停地扑腾。这时,外婆总会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碗进来,喂我吃一块块乌黑发亮的仙草冻。我品尝着清凉的仙草冻,闻着醉人的香气,静静地躺着,外婆还为我摇着扇子,用她那不标准的普通话讲着她编的故事,哄我入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眼馋零食铺里陈列的琳琅满目的零食,糖果、饮料、薯片……每当我蠢蠢欲动地企图买一些时,外婆总会一把将我拦住,说:“这些食品吃多了不健康!”外婆严肃的神情总能有效地把我的欲望给遏制住。
外婆经常说她不仅是我的外婆,还是我的“长妈妈”。说得阔气点儿就是我的“仆人”。的确,外婆一直不辞辛劳地照顾着我的学习和生活。
我有一个特殊的“美誉”——“奥特慢”。无论吃饭还是写作业我都特别慢。每当我漫不经心地咬着勺子,对着一粒粒白莹莹、香喷喷的米饭发愣时,外婆总会在一旁一手假装托着碗,一手比作勺子十分卖力地上下翻动,督促我快点儿吃。做起作业来,我也像一只慢吞吞的蜗牛,一道不会的题,我想着想着就开始发呆。每当这时,外婆总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身边,用眼神催促我快点儿写。
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外婆便开始“动嘴”了,可是她表达功底有限,只能憋出一招“碎碎念”,这可是她的撒手锏!“快一点儿”“抓紧时间”“手脚快一点儿”……外婆不厌其烦地说着。不过,正是这些让人耳朵起老茧的简单直白、急促有力的词,让我躲过了不少妈妈的“狂风暴雨”。
在一个个寻常的日子里,外婆尽己所能,用心呵护着我。外婆对我点滴的爱,最终汇聚成一片汪洋大海,推着我这艘小船,扬帆起航,漂向梦想的岛屿……
指导老师:杨英
跟着爷爷学“燕话”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四(1)班 任朔铖
最近,大家总说我和爷爷神神秘秘的,吃完饭就躲进房间,老半天都不出来,究竟在干什么,谁也弄不明白。哈哈,我们在干一件“大事”呢。
谜底揭晓,真相大白
这事儿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一次,大家在爷爷家聚聚。爷爷一边吃一边和他的几个妹妹聊天,可他们说的话我却一句也听不懂。我奇怪地问:“爷爷奶奶,你们在讲外国话吗?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爷爷哈哈大笑:“这不是外国话,这叫燕话。”
“燕话?什么是燕话?”我听得云里雾里。
“燕话是观海卫建立卫城后的地方方言,1387年,很多福建兵来到我们观海卫驻扎,守卫这里。时间一长,他们便在这里结婚生子,定居了下来,就这样,福建话和我们宁波本地方言结合在一起,成了燕话。不过现在只有卫西村和卫北村的少部分老人还会说,像你们小孩子别说会说,就连听都听不懂了。”爷爷耐心地向我解释着。
虽然我还是似懂非懂,但对燕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趁机缠着爷爷教我说燕话。于是爷爷教了我几个最基本的词:“饭”念“盘”,“吃饭”念“削盘”,“吃中饭”念“削刀”,“吃晚饭”念“削猛”。我鹦鹉学舌般地说了起来,可是学不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不服气,心想:一定要把这燕话学好!于是一连几天,吃完饭我就钻进爷爷房间,让他教我说燕话,渐渐地,我学得有模有样了:“妈妈”叫“唔耐”,“爷爷”叫“啊公”,“外公”叫“念公”……我还把学会的燕话教给妈妈,让妈妈也跟着我一起学。爷爷看着我的认真劲儿,摸着我的头欣慰地说:“看来我们观海卫的燕话后继有人啦!”
登上舞台,一显身手
跟着爷爷学了一段时间的燕话后,我就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和爷爷一起用燕话唱《红灯记》。天哪,这级别升得也太快了吧?可爷爷说,这是村里组织的节目,和他一起搭档,绝对精彩。
于是,我们一老一少就为这事忙碌了起来。当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我却为歌曲里“雄赳赳”这个词练习了上百次;当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的节目时,我却独自一人在房间里记着歌词;夜深人静,当大家熟睡时,我却还在床上喃喃自语。
演出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礼堂的小舞台上,站着两个精心打扮的“美男子”,爷爷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的风采,而我也亮开了嗓子,台下的爷爷奶奶们也都跟着哼唱起来。曲罢,观众们掌声热烈,我更是心潮澎湃,就像《红灯记》里所说的那样:“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们付出的努力必将为燕话的传承画上浓重的一笔。
殷殷话语,牢记心间
演出结束,我来到台下,白发苍苍的林爷爷拉着我的手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燕话在我们这里非常盛行,只有从外地移居至此的人不会说,可如今却只有城区西北角的少数老人还在讲,还有一些从观海卫镇移居海外的老人,偶尔回乡时还能讲上一口纯正的燕话。燕话是慈溪的文化遗产,如果等到这些老人都不在了,再想保护就晚了。”对于林爷爷的这番话,虽然我还无法完全理解,但我却从林爷爷的眼神里感受到了他殷切的期望。
是啊,“乡音未改”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担当。燕话能很好地体现观海卫当地的文化,反映历史的变迁,也能为语言的发展史提供一定的研究素材。也许这一次学习旅程对我来说只是一次简单的体验,但是有六百年历史的燕话应该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学习并传承下去。
指导老师:郭亚娜
家乡的风俗
●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六(7)班 蒋雨烨
清明前后,是外婆摆宴祭祖的日子。那一天,外婆在餐厅中央放置好八仙桌,便走进厨房开始了忙碌的餐前准备。菜都是外婆一早采购回来的,用的是最新鲜的蔬菜和鱼肉,做出的饭菜更是鲜香诱人。
“这么多好吃的,太爷爷太奶奶他们能吃得完吗?”我担心道。
饭菜都已上桌,只剩最后的河鲫鱼和白斩鸡。顺着弥漫的香气铺成的小径,刚才的担心早已被我抛之脑后,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外婆跑进了厨房。
肥嫩的鸡在锅里飘出淡淡的鲜香,提醒外婆出锅的时间已到。阳光下,氤氲着热气的厨房熠熠生辉。我忍不住伸出手想要偷吃,外婆轻轻打了一下我的手:“囡囡不能偷吃的,这是留给太爷爷和太奶奶的。”
“好……好吧。”我吞了吞口水。
待饭菜准备齐全,外婆便摆好筷子,往每一个座位前的空杯子里倒入黄酒。淡黄色的酒顺着瓶口流下,形成一股细流,让这醇香的酒味散发得更加浓郁。
“囡囡,快去把客厅的门窗都打开。”“知道了!”我感受着窗外吹来的暖风,不清楚也瞧不见这风带来了多少亲人。
“少喝点酒啊,伤身子。”“多吃点儿菜,这可是我一大早去菜场买来的呢。”“最近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我站在远处,看着外婆和太爷爷太奶奶们“闲聊谈心”,眼睛突然酸酸的。因为我分明看见这摆满大鱼大肉的八仙桌旁除了外婆,空无一人。
我慢慢抬起头,仿佛看见敞开的大门前,外婆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满头银发的老人们在相拥寒暄。
我明白了,外婆固执、迷信的背后是对传统习俗的热忱,更是对亲人们的思念。
指导老师:俞明珠
“椿”之味
●宁波市北仑区华山小学六(4)班 蔡思逸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如我的家乡,有红膏咸蟹、咸菜黄鱼、醉泥螺等美味海鲜,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乡下那让人难忘的“春之味”——香椿。
汪曾祺老先生曾写道:“香椿拌豆腐,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看到这位大作家对香椿的描述,我的心中也生出了一种特别的向往之情。
奶奶听我念叨了几次,待开春,就立即去村尾田边摘了些。原来这就是香椿,平凡无奇的香椿叶散发着浓郁又特殊的气味,有似大蒜之辛辣,又有似硫黄之刺鼻,难以言喻,细品之,好似又有花香之甜美。这神奇的味道好像香菜一样,惹人争议,喜欢香椿的人说它具有生命的气息和春天的活力,而讨厌它的人则认为其不香反臭,闻着刺鼻,吃起来还烧心。我家就对香椿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爱吃,而妈妈却连闻都闻不得,我们谁都无法说服谁。
对于香椿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香椿炒鸡蛋了,做法简单,营养丰富。抓一把切碎的香椿,打入两个鸡蛋,加少许盐拌匀,起锅热油,把拌匀的蛋液倒入锅中,蛋液迅速膨胀,变成蓬松的蛋饼,待到外皮微焦,便盛起装盘,趁热咬上一口,口感外脆里嫩,鸡蛋的香味冲淡了香椿的奇特味道,反而留下了一股绿叶菜特有的清新,让人唇齿留香。
如果想体验更原汁原味的香椿味,那么“腌香椿”则是首选。香椿焯水后挤干水分,切碎拌盐密封,待七至十日后开封取食,当作下酒小菜最是适宜不过。
也许以后我会吃到更多的地方美食,但我相信“椿”的味道一定是我最难以忘怀的!
指导老师:张燕
中学版
折耳根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初一(2)班 余文轩
川渝地区土壤肥沃,田间地头、湖边河边随处可见折耳根。
我也算是半个重庆人,自然也喜欢川渝的口味,火锅、串串、红烧兔头、钵钵鸡……我都来者不拒。不过,小时候,折耳根却一度让我退避三舍,它的味道让我实在不敢恭维,哪怕我已经做好一万次心理准备,都会在入口的一刹那瞬间崩溃。那种独特的气味令我痛绝,其味堪称绝杀武器。
但采摘折耳根却是我最爱做的事情。幽静的大山中,清脆的鸟鸣,不绝于耳的虫鸣,与清风流水应和着。山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缕缕金光从叶隙中筛下来,星星点点地洒在地上。树木虬曲多姿、盘根错节,小巧可爱的折耳根点缀在大地上,如无数绿宝石散落在褐色的盘中。“茅草根,折耳根,我是外婆的小孙孙,外婆请我吃油花生……”我一边折,一边唱,朗朗上口的民谣在树林里回荡。折耳根很好找,随地都是;也好分辨,叶薄如纸,其状如心,节上有毛。微风拂过,它们就摇曳起来,露出粉红色的叶背。
我小时候是不吃折耳根的,可逢年过节,外公总会端上各种吃法的折耳根——凉拌的、爆炒的、炖汤的,还有涮火锅的,甚至做成了咸菜。我一闻到这股刺鼻的鱼腥味,就会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可外公总是说:“尝一下撒,巴适得很!”我经不住他的苦劝,只好勉强地吃点。没想到,日复一日,吃着吃着,竟爱上了它的味道,甚至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后来每当我称赞这舌尖上的美味时,外公总会笑着往我碗中夹一大筷折耳根:“这大山里头湿得很,吃这个清热解毒,多吃点。”折耳根贴地生长,叶尖嫩绿,叶片紫红,根白皙得如美人的玉手。用牙轻轻咬下一点叶片,一股奇异的芳香便在嘴中绽开:先是一股苦腥味充斥了舌尖,随后在这苦海之中又惊喜地蔓延出了丝丝缕缕的香甜,如品味一盏苦茗,又如饮着一杯浓郁的咖啡,“苦”中作“乐”,全身都熨帖了。
折耳根,平淡得让人疏忽,却又那么朴实。而重庆人就像折耳根一般,朴实、粗犷,落地生根、随遇而安。如今,吃折耳根也成了一种奢望,偶尔在外吃到折耳根,总会想到自己的家乡——一大家子围在圆桌边上,一起吃着几大盆折耳根。那一分家的温馨,实在令人怀想。
川渝人最喜麻辣口味,辣椒火热,与折耳根的清凉微苦融合,加上酱油的鲜咸和醋的清爽,衍生出一种特别的风味。饭前吃折耳根,干干脆脆,满口生津,开胃下饭。饭时吃它,那叫药食两用,是梅雨时节让人欲罢不能的独特风味。那股腥味和脆爽在舌尖蔓延,酸辣刺激着味蕾,香麻之味勾摄着你的灵魂,让你回味无穷。凉拌的清爽可口,麻、辣、香、鲜;焯水的,朴实间更不乏原汁原味;汤煮的,鲜香爽嫩,风味犹存;涮火锅的,麻辣与清香的碰撞,闪现出别样的火花。饭后食之,更如同点睛之笔,别有滋味。
若以江湖论断,折耳根就像一个剑走偏锋的独行侠客,低调中显着不羁的霸道,一出手便威风凛凛,老练利落,让人刮目相待。而吃折耳根又似乎是在品味人生,甜与苦,冷与暖,人间百态,世态炎凉,似乎都浓缩在这小小植株之中。对我来说,它的味道更承载了童年的味道、亲情的味道和家的味道。它总能唤起深藏在我心中的那股别样的感觉。入口的清香,使人怀想,让人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夹带着鱼腥味的苦涩,又似乎是从心底发出的惆怅迷茫;嫩叶的酸,似乎是成长的辛酸,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的失意与无奈;醇厚的甜,更是少年的一腔热血,永不言弃,奋发上进。
不知为何,如今我更垂涎这奇异的味道了,或许折耳根就是我对故乡的折不断的根,它已在我的心田生根发芽。它随着我对故乡的远离,逐渐长大,酝酿出了乡愁的味道。如果说乡愁是一道菜,那我的乡愁,就是一盘折耳根吧。
指导老师:陈健
阴山脚下那座城
●宁波外国语学校J2201班 刘蒙宁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这首歌描绘的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我的家乡包头,就坐落在内蒙古的阴山脚下。这是一座小城,壮观的黄河从这里流过,居住在这里的人淳朴善良。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后来我们一家人搬到了宁波,此后只有在假期的时候才能回包头待上几天。尽管如此,我依旧对家乡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在宁波居住了这么多年,我早已吃惯了各种海鲜,可是一边吃,心里却一边暗暗怀念着包头那些吃食:牛骨头、羊肉串、驴肉火烧……其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要数烤焙子了。
姥姥家楼后的一条街有个早市,那里卖各种早点,其中有一个专门卖烤焙子的阿姨。平日里,我最爱看这位阿姨制作焙子。她有一个专门烙饼的炉子,是用废旧的大铁筒做的。十几个擀好的饼转圈贴在炉壁上,下面是通红的炭火。一般烤五六分钟的工夫,一阵阵饼香就会从炉子里传出来,直往行人的鼻子里钻。那些烤好的焙子外皮酥脆,带有一种特有的胡麻油的味道,趁热吃别提有多香了!焙子烤好以后,阿姨会抄起一双筷子,拨开焙子的一头,往里面放一颗茶叶蛋,再填些腌菜、土豆丝之类的馅料,直到把焙子塞得鼓鼓囊囊。然后她一边麻利地将夹蛋饼装袋递给我,一边笑眯眯地冲下一位顾客喊道:“您要点啥嘞?”接过夹蛋焙子,我张大嘴巴一口咬下去,嘴里顿时充满了焙子的酥脆、咸菜的爽口和茶叶蛋的浓香,满足极了!
要说家乡的焙子是我的最爱,那黄豆大酱就是妈妈的最爱了。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每年姥姥都要做一缸酱,做法也谈不上难,就是挑些好的黄豆炒熟炒香,再泡软放入缸里,放些酱引子,最后封住缸口放在热炕头发酵。发酵好后的大酱呈深棕色,咸香。妈妈喜欢用它来蘸生菜和大葱吃。妈妈说包头以前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能一夜之间把厨房里水缸中的水冻成冰块。那时候,妈妈经常要出门去铲雪,出门前,妈妈就会吃上两三根蘸上大酱的大葱,整个人顿时有劲儿了,浑身上下都暖和了起来。但时代在发展,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姥姥家早就住进了楼房,也很少吃大葱蘸酱了,只偶尔用黄豆大酱来做炸酱面,那味道也是鲜香无比。
论起包头的特色美食,牛羊肉当仁不让。姥姥姥爷在草原上生活过许多年,对牛羊肉的烹饪很是精通,清蒸、白煮、红烧、炭烤,样样都在行。作为蒙古族人的后代,我天生就对牛羊肉有一种放不下的情结。虽然远在宁波,但姥姥经常会寄来些新鲜的牛羊肉,让我们解馋。我本人对炭烤羊排甚是青睐,烤好的羊排外酥里嫩,咬一块入口,孜然与羊肉的碰撞交融,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得以满足。每次吃着吃着,我的眼前就会出现广袤无垠的草原,和那些豪情满怀的牧民。手扒羊肉是草原的美食,用清水煮熟然后装盘,不放任何佐料,用小刀割,用手抓着吃,鲜嫩美味。如果你有机会到草原来,一定不能错过这道佳肴。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你觉得是南方的食物美味,还是北方的食物更胜一筹?我听了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北方的食物。可当他追问我原因时,我却答不上来。是啊,为什么呢?宁波有美味的海鲜,香甜的汤圆,宁波菜名扬天下,可我心中的那杆秤,为什么总是偏向北方的美食呢?
在包头,往往晚上八点多钟天才会慢慢变黑,因此家乡人睡得也晚一些,逛逛夜市,尝尝美食,一天的时光就在悠闲中落下帷幕了。白天的节奏也很慢,每个人似乎都有足够的时间吃上一顿饱饱的早餐,再去上班上学,马路上也没有那么拥挤。而在宁波,人们的脚步永远那么匆匆,没有人浪费时间,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工作、学习。
也许是大城市的灯光太过耀眼,也许是街上的车流人流让人焦躁,我渐渐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丢失了那个悠闲的自己,美食的意义于我而言,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它本来所代表的享受。渐渐地,我也明白了,其实不是南方美食比北方美食逊色,只是我这个品尝者,面对美食时,心情不同吧。
紫 藤
●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906班
徐欣悦
紫藤是写不倦的。
不知何时开始,“紫藤花”总是频繁地出现在我的作文里。它似乎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关于它的点点滴滴便顺着笔尖流淌而出,尽管写得常常不尽如人意,我却仍乐此不疲——我始终相信,我与紫藤有缘。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紫藤。我与紫藤的关系不仅仅只是密切,可以说,它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童年生活里最快乐的一部分。曾经那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野孩子,最喜欢在正午阳光正盛的时候,躺在紫藤架下眯着眼打瞌睡了。那清香的紫藤花呀,一穗穗的,花团锦簇,随风摇曳。阳光下的花瓣是通透的、澄澈的,我不自觉就看痴了。嫩生生的藤条拂上了脸颊,软软的刚抽芽,便让我想起藤蔓剥去柔韧的青色外皮后里面那截乳白色的肉芯来了,闻起来竟有甘蔗的味道呢!总之,就是这样不知多少个悠然自在、肆意张扬的与紫藤花为伴的午后,培养起了我对紫藤的一分浓浓的依恋。
初中后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我将这分情愫悄无声息地藏进了心底里一个柔软的小角落。现在想来,其实我对紫藤的情感并没有自己从前文字中写的那般复杂,从前的文字,颇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当年那么点大的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复杂的情感”呢?
我只知道紫藤很美,紫藤架是个有趣的地方,我可以在那里享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一切都是亲切美好的,就像紫藤花的清香,淡淡的,不腻也不浓醇,飘飘然萦绕在身畔,不知不觉间便溢满鼻腔,就那样刚刚好。
偶然听说紫藤的花语是“思念”。我想我所思念的也许就是已经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吧。这么看来,提起紫藤,仿佛总会生出一种惆怅来似的,然不谙人事的少年从何而来的“惆怅”呢?紫藤花除了凋零时稍显惨淡,作为藤蔓类植物,尤其在夏季花期,紫藤向来是充满蓬勃朝气和生机的。细嫩的枝丫一旦抽芽就不知疲倦地拔高向上,毫无顾忌又极其渴望着什么似的,与旁边的藤蔓交错缠绕,互相牵连在一起,凌乱中又透出一种野性的美来。
紫藤花开时,深深浅浅的紫,从叶间垂落一大片,阳光下,流光溢彩,美得晃眼。还有不少的紫藤花被藤蔓掩住,只能隐约看到密匝匝的绿叶后流泻着几抹淡紫色,朦朦胧胧间,多了几分袅袅娜娜的娇媚。这样的紫藤,怎么会代表思念呢?怕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了。
看来,紫藤是写不倦的了。它这样美丽、这样热情、这样神秘,又怎么能让人看厌呢?
指导老师:沈红专
我们的“潘帅”
●余姚市河姆渡镇初级中学904班 把奭祥
潘老师,是我们的初中班主任,他剑眉星目,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魅力,再戴上一副眼镜,一看就是饱读诗书之人,因此我们称他“潘帅”。
上课铃一响,我从窗口看到潘帅迈着王者般的步子朝教室门口走来,原本还在聊得热火朝天的我们在电光石火之间顿时鸦雀无声。
他来了!他来了!“上课!”潘帅大声喊道,我们唰的一声起立。潘帅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声音洪亮,上课从不用扩音器。他每学期都要上一次公开课,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每次他上公开课,听课老师都是济济一堂。潘帅还是全能型的老师,英语、数学、科学、社会、音乐,样样精通。我们读七年级的时候,他曾为九年级和我们七年级代课社会学科近一学期,还为上届学生上了一学期的音乐课。他代上体育课时,教学生们打排球;全班大合唱比赛时,他指导我们唱歌;运动会入场式排练期间,他又教大家排练武术造型,教运动员如何扔实心球。连教我们社会学科的陈老师都称潘老师是“神仙老师”。
潘帅经常帮我们排练小品、相声课本剧、诗歌朗诵、运动会开幕式入场式甚至舞蹈。经过他的指导,我们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记得去年元旦文艺会演,我们班级有四个节目:武术表演、相声、方言小品和快板。上台表演后,全校师生都啧啧称赞。其实我们这些表演者学习成绩很多都不甚理想,甚至有些是“学渣”。潘帅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的节目进行指导排练,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前后一个多月时间,潘帅都全力以赴。很多同学是读书以来第一次上台表演,比如我。我是从武校转学过来的,成绩不理想,因此十分自卑,走上舞台那一刻,真是无比激动和自豪!这要感谢潘帅“慧眼识英雄”,给我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平时,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让潘帅这样的好老师多一些!
潘帅从我们七年级开始就为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美其名曰“积累素材”。我们从七年级开始的各个阶段的集体活动,潘帅都为我们留下了影像,“采茶舞曲”“水饺火锅节”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元旦艺术节的拔河赛、合作跑、舞蹈大赛、演讲赛、辩论赛、歌咏比赛等各项竞赛,不一而足,到九年级为止,共积累了300多张照片和许多编演视频。他会及时把我们获得的好成绩、取得的进步、参加活动的照片等发到家长群,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潘帅还让班级里两位爱好视频制作的同学,在假期利用这些素材制作成“我们的初中生活”视频大集锦,请大家欣赏。我们边看边笑,感慨时间飞逝,也感谢潘帅的走心——做潘帅班级的学生真幸福!
潘帅喜欢看书学习,不但指导我们写文章投稿,参加各项征文比赛以及英语风采大赛、朗诵大赛等,自己也积极参加市级教职工朗诵大赛和广播电台“电波风采大赛”,同时笔耕不辍,屡屡有文章发表或者论文课题获奖。他还是学校的信息报道员、教科室负责老师、校报编辑和学生影评社团团长,真是能者多劳。
潘帅除了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很关心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早上他经常询问我们有没有吃早饭,如果没有吃就要批评我们,然后他会把自己的早餐送给我们吃。午餐时,他经常看着我们吃饭,要求我们尽量光盘,不允许米饭泡水喝,说这样对胃不好。他常说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吃饱饭就长不高学不好了!他还检查我们的手指甲是否过长,衣服是否干净,男生头发是否过长等。
潘帅的家境极好,但是他的生活很简朴,特别低调,经常告诉我们喝掉的矿泉水瓶不要当垃圾扔掉,要收集起来卖钱当班费。但是他有时实在太节俭了,几件表演服、长衫和中山装都穿好几年了,每次有什么表演活动,同学问他有什么衣服,潘帅都会说“中山装、长衫”。
潘老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优秀、敬业,令同学们十分喜爱。我再次骄傲地向你们炫耀潘帅——我们的好老师!
指导老师:潘建峰
一个被雪藏的剧本
●慈溪市杭州湾初级中学九(1)班 万斯成
初三的学习生活无疑是繁忙的,我们似乎一直在紧追慢赶着课程。照理,我们巴不得少来点事儿,多挤出时间来学习,“翻过一山是一山”啊!可是,这个星期,我们却为一件事而忙碌,并且乐此不疲。
上好《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后,沈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就此打住,我要求你们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排练课本剧的方式展示出来。”“排练课本剧?这是真的吗?”“对,排练课本剧,导演、演员、台词、道具全交给你们了!”哇,老师做“甩手掌柜”啦!
“这导演自然不是人人都能当得的。咱们选三个导演吧,设立三个剧组,每个组连上导演十人,正好三十人,全班参与。”大家七嘴八舌。“我来当导演!我来当导演!”大家争先恐后。“这当导演得有条件的,那就是剧本要写得好。大家先各自写一个剧本吧,然后我根据剧本的情况,再来作决定。”沈老师慢悠悠地说。
“好!”这是我最上心的一次作业,也是全班同学最较劲的一次作业。但是我们从来没写过剧本,怎么办呢?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学习语文书上的剧本《枣儿》《屈原》《天下第一楼》,我们向老师讨教有关剧本的写作知识,我们还上网搜索相关材料,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几天后,剧本写成。沈老师把五个同学叫到办公室里,这里面就有我。“首先恭喜你们入围导演的初选名单,因为你们的剧本都写得相当好,但是,还得‘五选三’。怎么选呢?还是老方法,抓阄。”这沈老师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逢事常抓阄,让我们经历着抓阄前的惴惴不安,也享受着中奖的快乐。很幸运的是,我这次抓了一只代表入围的象棋——红字的马,其他两个抓红字象棋的同学和我都咧开嘴笑了,抓黑字的两位笑不出来,沈老师拍着他俩的肩说:“运气是随机的,实力是永恒的,将机会让给别人,恭喜你,你们赢的是度量。”他俩也笑了。
走出办公室的门,我已是“万导”,另外两位呢,是“蒋导”和“张导”。三位“导演”并行上,多有排面呀!看来此次必须大干一番,也好对得起这个响当当的称号。张贴海报,招募演员,完善台词,设计服装……原本紧张的学习生活分明又添三分忙碌,可我们却觉得凭空多了用不完的时间,课后,饭余,甚至是在上厕所的路上,也是讨论剧务的好时机。导演精神抖擞,全班同学斗志昂扬,特别是听说如果表演得好,还能上学校“迎元旦文艺会演”时,大家都想为毕业季再添一分光彩。
剧组虽小,五脏俱全;重担压肩,深知其味。班级资源有限,首先上演的就是抢人大战。阿柯同学,其性耿直,气宇轩昂,头发感觉也是硬硬的,有冲冠之势,更绝的是,其声朗朗,颇有唐雎再生之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他在课堂上荡气回肠的角色朗读令所有导演都意识到,他是“不辱使命”的最佳人选。“阿柯,你到我们组来,你就是男一号,你更是副导演。”张导封官许诺。“阿柯,咱是多年的兄弟啊,关键时刻你可不能见利忘义啊!”蒋导以情相逼。我是女生,啥也不好说,于是灵机一动,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给他端上一碗饭,再拨给他几只虾,然后递上加盟合同,问他签还是不签。他忙说:“我签,我签。”另外两位导演直骂他见色忘义,骂他英雄难过美人关。我笑笑,无论他们说什么,我皆视若烟云,咱要的是实力。继阿柯之后,我又陆续签下了另外八个人。人员齐全了,如何分工呢?服装师、道具师一一落实,可其他角色的安排却让我费上一番周折,总想来点别出心裁,总想让人耳目一新。
深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两只眼睛闭上又睁开,瞪着天花板:唐雎是安陵君看好的臣子,他必定是上了一定年纪的,所以他必有家室,为何不添一幕他与妻子离别之时,悲怆却坚定,充满爱国情怀的戏份呢?第二天一早,我便添上唐雎别妻的戏,增了唐雎夫人这么一个角色。这也算是给阿柯配上了“妻”,阿柯笑呵呵的。秦王由小房来扮演,安陵君由阿微来扮演,至于我呢,我愿做一个马前卒,就演安陵君旁的一个摇扇子的侍女。眼看我把剧务安排得妥妥的,大家抽时间排戏就行,不料事出意外,阿微同学在体育课上受了伤,不能多走动,有时连排练也不能及时参加,晚上还要去医院,抽不出时间记台词。作为戏份不轻的重要人物,阿微很苦恼,她觉得给我们组拖后腿了。没办法,我只好和阿微互换角色。本来我为了把侍女演活,特意揣摩了王宫里作为侍女身份的女孩子会有一种怎样的心理,恭敬?谨小慎微?卑怯?我还看了古装戏,观摩那些侍女们的表现,自以为学得差不离了,想不到又要重新入戏。我得熟悉台词,我得由侍候人到被人侍候。
在学习扮演安陵君的过程中,我对安陵君的看法有了改变。我本以为安陵君虽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却怯懦窝囊,但当我以安陵君的身份与秦国使臣对戏时,我感觉自己似乎探触到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他既担心秦王遭到自己拒绝后怒火中烧,以至于派兵直接攻打安陵,又要考虑到百姓现在能安居乐业,在秦王的统治下是否依然幸福。他面对秦国使臣的委婉,不是对秦王蛮横霸道的恐惧,而是出自对黎民百姓的担忧。安陵君不愧是一个明君,他派唐雎出使秦国,实际退一步也是韬光养晦啊。当我将自己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各位同学交流时,当我把自己对安陵君的个性体悟尽情表演出来时,大家夸我不但是一个好导演,还是一个好演员。我信心百倍地对大家说:“冲出班级,走向学校,争取在全校的舞台上走上一个《唐雎不辱使命》!”我们剧组内的人铆足了劲儿,另外两个剧组也不甘落后。
正在我们加紧排练的时候,一件影响我们演剧进程的事儿发生了。防疫抗疫形势骤紧,学生上课戴口罩,中餐餐桌上放置隔离板,如此等等,乃至学校将元旦文艺会演都取消了!那我们的《唐雎不辱使命》呢?难道连在自己班里都不得展演了吗?咱可全是一颗颗炽热的心哪!我们都眼巴巴地看着沈老师。沈老师说:“同学们,抗疫大事,马虎不得。古时王子猷‘雪夜访戴’可以因兴尽不访而归,今朝咱们努力排练课本剧,同样可以因疫情不演而止,多洒脱啊!何况,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们收获多多,成就了一批好导演,培养了一批好演员,实在已是不虚此练啊。老师和你们相约,咱们雪藏这个剧本,雪藏这个演技,二十年后同学聚会时,再拿出来展演,赶在毕业季里,为二十年后的同学会排上一出戏,太有远见啦!到时候,你们如果想要沈老师重出江湖,现场观摩的话,沈老师一定会欣然赴会!”
掌声响起!我握紧手里的剧本,眼里发酸……
教师美文
纳 凉
●宁海县知恩中学 徐萌琪
拐进巷口,远远就能看到巷子里的那棵香樟树,一年比一年高大,一年比一年繁茂……
那巷子里一间房子的后门洞里,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她身着中紫色的雪纺轻衫,底下是蟹青底的白碎花裤,手中的蒲扇时不时在小腿左右扑扇两下。以往在门外的左手位还有一把竹躺椅,上面躺着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但身材健硕的老头。每当有人经过向他们问好时,他们也总回着最真挚的微笑和最质朴的话语。
这巷子实则是两条长巷的交接处。十几年来,午休及傍晚以后,人们都喜欢在这里纳凉。这门洞外,是两条长巷最热闹的地方。
午休刚过,这后门就早早开了。老头从屋内搬出躺椅,稳稳撑开在门外的竹躺椅,随后拿出一根水管。老太跟在后头,一手拿着蒲扇,一手拎着小竹椅,悠悠地在门洞里坐好了。老头打开屋内的水龙头,一时间,雪白的水柱从里面涌了出来,合着水一起涌来的还有从边上屋里准备一同消暑的邻里。
“哇,真凉!”
“太舒服啦!……”
大家用铅桶脸盆接着水,一盆一桶地往外浇,祛除这囤积了大半日的暑气,有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就用手一点点舀着盆里的水往外泼。还有的就倾在了一会儿要坐的小竹椅上。夏日的地面,对水的需求总是最大的,刚刚沾地的水一会儿就无影无踪了。一遍一遍地泼水,仿佛是一种享受,人们享受水花溅在脸上手上、打湿裤脚、浸润拖鞋的凉爽,享受暑气一点点被人的力量所逼退。终于,等到低洼处的水能久久驻留的时候,大家抹干小竹椅,纷纷落了座。有人把毛巾沉入铅桶或者脸盆,一遍一遍地拧来擦脸,擦手臂。老头接过老太拧的毛巾,也把上半身舒服地抹了一遍,然后躺在躺椅上和大伙聊天,直到晚饭前才散了。
晚饭后,六七点的光景,又会迎来另一拨人,那是老头老太的子孙。无论谁先到,都会把屋内的板凳竹椅搬出来,仿佛能预见一会儿来人的数目。来早的坐了竹椅,有靠背;来晚了,往往剩下了板凳;若是来了长辈,那早些坐了竹椅的也总会让出来,自己再寻个板凳坐下。十几年来,只有老头的躺椅是固定的,就算他来晚了,那躺椅也总是空着,万不会让人坐了去——这似乎是所有纳凉人的默契。
纳凉,一般都是打开场子的老套子。大家从这一日的天气起头,渐渐转入别的话题。老头的话题往往从土里来,因为那是他一生的情愫。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靠着办鸭场翻身成万元户的老头,让土地从艰难的营生,变成了一生的亲近。而在场的子女也或多或少有过下地的经历,都接得上话,有时扯远了,就想起家里最艰难的光景——“读半天书,放半天牛,上一段学,砍三段柴”。最后,总会在类似“一个生日八个鸭蛋”的美好生活中结束大家对艰难岁月的回顾。这些过往,对于隔代没有务农经验的孙辈来说,是极其有趣的,总是让人忍不住发问,放牛是不是比上学有趣,八个鸭蛋一天怎么能吃得完……而子女的话题,大多围绕自己的工作生活。很多时候,老头并不会接话,只是静静听着。当然,中间偶尔也会有相对无语的时候,不过静默的时间总不会很长,一会儿就有人从周边一个事物起调,又生了谈资。
“呦,这儿天天都有那么多人,可真热闹哟!……”
“吃了饭,空着,过来坐坐……”
相仿的对话,每晚都要进行几个回合。
晚间的纳凉,大约在路灯亮起后的一个多小时就会结束。大家陆陆续续来,却几乎同时散去。有时,老人也和子孙们一起搬凳回屋,有时他俩会再在树下待一会儿……
后来老头生病了。往后的晚间纳凉,大家还是陆陆续续地来,每晚都来得挺齐。老头依旧会坐在那把躺椅上,只是不再谈起土地了。因为他刚化疗完,已经很久没下地了。老头谈话间的口气尽管还带着笑意,但是接话的人分明在做足准备。沉默的间隙明显长了。纳凉,开始因为老头不想待了而结束。
香樟树枝繁叶茂,遮挡日光,驱赶暑气,稳稳撑起一片荫庇。
如今这里,更是纳凉最好的地儿。但这儿,已十年没有人来纳凉了……
古堰画乡寻真
●镇海中学 陈涛
在丽水莲都区西侧有两个遥相呼应的小村庄,名叫“古堰”和“画乡”。或轻摇桂棹而歌,或轻踏石板而行,在这个时光不设限制的地方,任由你流落在每一处如画如织的角落。
古堰和画乡原是两个隔江而望的小村庄,颇有头脑的两岸人联合起来将其打造成了文人墨客的心驰神往之地,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吆喝声、谈笑声,使原本就不宽敞的古街显得更为逼仄,声音打到石墙上弹回来,能把你从头至尾地吻上一遍,这是画乡独有的气质。
画乡有点少年老成的味道,虽然雅致的古街、古朴的建筑、高大的古树伫立在历史长河里少说也有几百年,但你怎么也找不到哪怕一丝的暮气沉沉。
古街的两边开满了各具特色的店铺,一爿爿规模不大的店铺里却放着让人惊叹的艺术品,根雕、瓷器、竹编、石绘、泥塑,仿若一个手工艺的艺术展览在你眼前缓缓展开;白墙灰瓦的古建筑全然没有矮小破旧之感,恰到好处的高度,能让人看清每一片瓦的缝隙间那随风飘扬的野草以及不远处为其加冕的白云,它像刚登临宝座的帝王接受着四方的朝拜;古树最为沧桑,从一颗种子蜕变成参天大树,一千三百年的时光流转,它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见证了多少如梭的岁月,这个垂垂老矣的尊者用茁壮的树干和满枝的新叶告诉你,它还年轻着。
人在这些古物面前是渺小的。唯一的慰藉便是我们尚可以置身于雅美伟大的画乡古韵之中,踏着青石板的律吕,一不小心成为画中人。
行至村口,眺望瓯江,三三两两的帆船连接起了画乡和古堰,舍车登舟,摇船前行,清风吹拂小沙洲上的芦苇,颇有一种“蒹葭苍苍”的诗韵之美。船帆儿缓缓地流动在清澈的瓯江上,船夫懂得每一处江水的深浅缓急,时而似箭一般飞驰,时而又似死死抓住了什么,若不是两岸向后走去的沙洲,你肯定会产生一种搁浅的错觉。
这里的水清得让人感动,碧波荡漾,近处小洲绿树吐翠,白鹭时而飞起。远处画乡,是点点停靠的帆船和画舫。再远处,就是墨色依稀的层林,装扮着这如画的景致。
游船到岸,登临码头,曲径通幽,高大的樟树沿着几百年前雨水冲刷的石子路舒根展枝。和画乡村口的古樟树不同,那棵树是孤胆英雄,伫立在村口见证着村落的历史、游人的更迭,而古堰的樟树合抱成一个圈,世代守护着古堰从牙牙学语到拄杖徐行的村民。
密密匝匝的古樟树用树影把我团团围住,唯独一侧的溪流把我从树的梦中拉回到现实,奔腾欢涌的溪流,浣洗了我如诗的童年。
小溪有一好听的名字,唤“支渠”,好似在提醒古堰的人们“知取”之意,是通济堰工程的一部分。支渠并不宽阔,但不明就里的烟雾从手中蒸腾而起,弥漫整个溪面,颇有一种“白露为霜”的朦胧感。“水上立交桥”横竖建构起了古堰独有的景观,你不得不叹服古人超群的智慧。不远处的青石板横跨支渠,四平八稳地趴在水面上,吸取氤氲的水汽,在弥漫着满是轻盈的水汽之中,在堆叠着满是葱茏的绿色之中,外界的热闹和你是毫无干系的,好一脉如诗如画的支渠啊!
推开文昌阁那扇吱呀的门,便到了古堰村。“高阁文界齐北斗,中书亮节迎长虹”,旅伴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关于这里的每一个历史文化名人,从“南山映秀”到“懋德勤学”,从“节孝流芳”到“德行为表”,每一块门楣匾额都生动地描述着村民奋进勤德的良好风尚,也传达了村庄守信向善的处世准则。我明白了,即便是一个偏僻的村庄,只要骨血里的文化基因未曾断流,那么这种文化因子就会随着长河世世代代相传。
旅伴最感慨的是傍村而卧的通济堰,他说这足以称得上是人类的杰作。绕过村庄,行至江边,豁然开朗:石坎排列整齐,奔腾而来的水流拍打起一波一波的浪花,在江面上形成一条涌动的白色水龙。交错流出的水流不断地碰撞、融合,造就了别有趣味的三江碰撞的独特美景。
再往上追溯,拱坝似一把弯弓横卧在水面上,这弯坚守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弓依旧焕发着它独有的魅力。南朝萧梁天监四年,詹司马、南司马在松阴溪与大溪汇合处筑堰坝截水灌溉碧湖平原,世界首创的拱坝得以建成——那可是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啊,比西班牙人建于十六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十七世纪的邦达尔多拱坝还要早一千多年。
站在观堰亭里,面对蜿蜒穿越于整个碧绿湖平原的通济堰,我感慨万千。在粼粼波光映射下,古堰颇有一种伟大的色彩。或许詹司马和南司马都未曾料想过,当时只是为了解决百姓问题的水利工程居然会越过千年历史成为江南水系上的又一颗明珠。又或许,人活于世的一分真,才造就了这一分别样的诚。
我是古堰画乡的外来者,却对它有一种骨血里的熟悉,我明白,这奔腾而涌的熟悉应是来自我心底的那分诚。
想寻一分真,那便出发做旅人。若是等到蒙蒙细雨,别忘了把你的闹钟调整,斜雨下的古堰它不等人……
生命的花树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 姚远
山路上一棵开花的树留住了我的脚步。
远望这棵花树,一大片粉色花絮氤氲在春风融融的暮光里,像飞扬的霓裳,像飘逸的云霞,也像如烟似雾的过往,轻盈又缠绵,瞬间紧紧地牵扯住我散漫的目光。
这是一棵不知名的花树,起初我猜想是樱花树,但之前见过的樱花多为重樱,花朵要大得多,花瓣要厚得多,花色也要浓得多……
其实这是一棵什么花树,这时已不重要了。
仰起头,落日余晖里,满树繁花朵朵,那么静,那么美,那么动人……我就这样忘了回去的时间,我遇见了自己,遇见了青春,遇见了理想,遇见了那些散落在别处的生命里的春天……
我忆起儿时乡村里的那棵老树。每年春风吹起,树上灼灼的红绒花就如炽焰腾天般浮现在乡村寂寞的天空,原来花的生命、树的生命可以这样热烈蓬勃,绚烂的红绒花从此永留在我心底。我不清楚这树名,记忆里每到夏末,火红的绒花谢去,老树上就会垂下许多长长的豆荚似的绿果子。很多年过去了,除了南方的凤凰木花,我还没见过绽放得如此热烈奔放的花树。
很多年前骑单车去五六十里路外的学校读书,途中翻越一山,山势不高,但曲折的山路蜿蜒好几里,终于推车到山顶,迎面大风猎猎,松涛阵阵,山那边绵延着大片田野,绿苗盈盈,阡陌交通……行至山脚,遇见一棵缀满紫白花的大树,树身挺拔,花朵饱满,馥郁花香熏染下,春风都是甜味。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美好之物似乎早与我们有约,只待你逢山过山,遇水涉水,最动人的无非就是“我就在这里……”,那时所有跋山涉水的艰辛都有了温暖的回应。
人生旅途中常有这样的花树掠过,回望这些大自然美的精灵,原来生命的密码就隐藏在一棵花树上,安静执着,努力绽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只需静静聆听春天花开的声音……
江南的春天是花的春天,时雨时晴的日子里,繁花先后悄然绽放,身边弥漫着花的海洋,这是光阴的盛宴,就像我们的青春,热烈地笑过、哭过、闹腾过,渐行渐远中,每次默默回望都是对那奔放不羁的青春的凭吊。
大学毕业多年后,我和女友W相约春天出游。我们远至湖北黄州赤壁,悼念千古奇才苏东坡;较近的也去江苏镇江,深夜渡长江,流连忘返于京口和瓜洲之间。“春风又绿江南岸”,写下这诗句的北宋诗人王安石,今天又在何处呢?千年的光阴终究是走远了,夜色沉沉,长江寂寂,回应我们的唯有那默默向东流的长江水……
翌日清晨,在镇江金山寺围墙外,我远远望见一大片花树林,清亮亮的晨光里,这些高大修长的花树在初春大风劲拂下,轻盈的花朵飘飘曳曳,树枝不时摇晃起来,整片树林发出“沙沙沙沙”的响声,片片花瓣随风飘落。俯视地面,树影斑驳迷离……我举起手机,或抬头伸颈,或俯身侧目,或单膝跪地……为拍到最美的花树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可以静下来歇歇时,忽闻金山寺传来阵阵缥缈的梵音,初春淡淡的阳光下,恍恍惚惚中这片花树林如此飘逸,如此空灵,甚至如此虚无,瞬间欣喜、怅惘,伤感……种种难言的复杂情绪笼罩了我。渐行渐远的青春像眼前纷纷飘落的花瓣,也终归于沉寂,在尘世不停赶路的我们又走在时光的另一程。
一棵棵花树下的光阴,串联起来,就是我们走过的日子,度过的人生。生命旅途中那些盛开着繁花的树影,静静地诉说着生命的热烈,生命的从容,生命的安静和沉淀……
如何查看入选文章
进入宁波市教育局官网
网站路径:首页▪服务☞未来作家
投稿方式
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
热爱文学的你,快来投稿吧!
下一篇入选的也许就是你的大作啦!
温馨提醒
只有刊登在《未来作家》丛书的习作
才有机会入选宁波教科网
欢迎投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