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记忆 美丽宁波”大运河文化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登 #中学段#

发布日期: 2021-09-16 点击次数: 565

大运河文化主题征文活动


# 运河记忆 美丽宁波 #

获奖作品选登-中学段



三处剪影看宁波——运河记忆,美丽宁波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初中部903班 

陈玥妤


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标志,长城和运河必定排在前面。他们一个伴着金戈铁马,一个伴着桨声灯影。如果在宁波的地图上,寻找城市文化的记忆坐标,三江口、碶闸、港口应细细琢磨。宁波是中国大运河南端的唯一入海口,溯江而上,江厦繁华,碶闸起落,港岸起泊,有多少故事传说在坊间……


情迷三江口


看着老宁波的纪录片,仿佛江上的商船就在眼前驶过。人们在船与岸间奔波忙碌,装货卸货。船上有叫卖的小贩,桥上是络绎不绝的行人,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在唐代,浙东运河更加繁忙,大量越窑青瓷从上虞、经曹娥江转运到这里,再由东运往宁波出海,销往国外。运河成了古代商贸运输的重要通道。


听着运河的耳语,看着红日从拍打的水面喷薄而出,站在河边的我,再次确认了宁波的性格。海定则波宁,要说海上丝路是最热的巨浪,那三江合流即是最静的潮头。爷爷总说“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老宁波人,对三江口情有独钟。虽然刚刚崛起的宁波东部新城繁华摩登,但了解宁波的人才懂得“东门口”的意义所在。进宁波城区,我最喜欢咂摸的是宁波的老江桥,就是“灵桥”。他雄踞奉化江上,凝视着岁月沧桑,他走过了抗战岁月,也见证了新时代的辉煌。江边的空气里洋溢着一股醇厚咸鲜的味道。静心,你能听到浮桥水波鼓荡,船板磕擦发出的声响。如今,沿江的绿化带摒弃了拥堵与喧闹,春笋般崛起的商业楼群灯火璀璨。夜幕降临,三江六岸的高楼上炫彩的灯光次第亮起,联动成一个个美丽的图案。城市之心华丽转身,成为一片绿色自然安逸之所在。


城定碶闸街


如果你是新宁波人,一定对宁波地名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碶”字而感到纳闷。比如碶闸街、四眼碶、涨鑑碶、穿山碶……我所在的北仑就有以新碶、大碶命名的两个街道。宋代文学家曾巩在《广德湖记》中所记:“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碶。”可以说,有了碶的发明和存在,才让宁波城得以聚集和发展。


我曾偶然去过北仑小港城外的东岗碶,那厚重的石板、石墩,一眼看去就能分辨出时光的痕迹,那时并不懂其有何深意,后来又在绍成小学围墙外浮雕上见到《新碶老街风情录》,这是贺友直大师的线描原作,画中展现了当年逢集的繁华场景。涨潮时分,碶门封闭,满载海鲜的渔船来到新碶头排队等待卸货,场面甚是繁华。


港通天下路


在我们宁波的版图上,江河纵横,不管是老运河,还是无名小溪,都可以追溯甬江东流入海。我曾站上宁波城最东端的总台山上,眺望北仑港四期码头。龙门吊林立,集装箱堆叠有序。爸爸说,宁波港蝉联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已经好多年了。作为宁波人,与有荣焉。


宁波城市形象主题口号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站在青山之巅,品味这八个字,我更有感触,我似乎能看到一身长袖青衫的文人墨客在幽径徘徊。李白、贺知章等四百余位诗人的造访,他们踏歌而行,长吟以乐,连就了一条浙东诗词之路,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同时也是一座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茶道、陶艺等内容的文化宝库。宁波,不仅有“天一阁”的书韵悠长,更有像运河水一样悠长的文化血脉,像运河水一样澎湃的冲劲。


我生于宁波,长于宁波。这里既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也有海港城市的锐意进取。漫步于河岸,依旧喜欢举起相机捕捉这座城的光和影,记录下运河记忆的斑驳痕迹。今天,在时光中沉淀的运河,在科技飞速发展中,经历了一次次蜕变,它承担起中国大运河“通江达海”的使命,它所代表的我们宁波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将源远流长。


指导老师:游春霞



河畔絮语

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807班

贺芷嫣


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看,中国大运河恰好像一个大大的“人”字,一撇从中间的洛阳起笔,纵贯整个中国北部,到北京收束;那一捺还是从洛阳起笔,有力地撇向南方,一路气势奔腾,直到宁波才重重一顿,完成一笔潇洒的书法。没有大运河宁波段,怎能完成这一笔书法,怎能成其大运河之大?


大运河的声音


到了唐末,隋炀帝开创的京杭大运河,就绵延到了宁波。越地有青瓷,行销海内,深为显贵所钟爱。但瓷器易碎,如果走陆路运输难度极高,运输成本昂贵,水路的发达纵横才能为青瓷的传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古人便利用自然的水系,从上林湖出发,经过曹娥江融入浙东大运河,过杭州,穿扬州,直抵洛阳、长安,甚至更遥远的北方。


相传,将青瓷中倒入一泓清水,用筷子轻轻敲击,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称为“击瓯”。繁忙的大运河上舟楫穿行,击瓯之声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取青瓷一具,轻轻敲击,叮咛一声,余音悠长而丰富,那声音里仿佛有摇橹的欸乃,有风帆的猎猎,有船夫的晚唱,竟似道尽了运河千年瓷路的繁华与惆怅。


大运河的味道


十五世纪,一个叫崔溥的朝鲜人,渡海来到中国,在浙东登陆,沿运河抵达北京。在他日记体著作《渡海录》中就记载了从高桥到西塘河一段运河,两岸市肆林立的繁华景象,其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是各种美食。


运河的南北通达,也为宁波带来了兼收并蓄的饮食文化。可不是嘛,宁波的名菜冰糖甲鱼自然带有苏南对甜味的偏爱,三鲜肉圆俨然扬州“狮子头”的缩小版……宁波的汤圆,软糯的糯米粉包着甜丝丝的馅儿,一口咬下去,芝麻的清香,桂花的馥郁,冰糖的甜蜜,猪油的爽滑,就着热气,冲击着你的味蕾,一口咽下,从舌尖到肚腹,通体舒泰。这宁波的美食,也顺着运河,征服了他乡人的味蕾,成为中国南北皆喜欢的美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运河带来的各地美食,占领了宁波人的餐桌;运河带去的宁波美食,也抚慰着中国人的心灵。


大运河的温度


九百多年前,一个叫王安石的年轻人,乘舟沿运河来到宁波。在这里,他开始了一场改革的尝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大获成功。几年后,这场改革又沿着运河铺满全国。在这里,他开创书院,延请名儒,将“山泽草莽”的宁波,慢慢带入“文献名邦”的正轨,让宁波逐渐有了文化的温度。


五百多年前,又有一个叫王守仁的宁波年轻人,乘舟从宁波的运河出发,北上,西进,又南下。一路上,他带着对“格物致知”的困惑,思考着生命的终极意义,“知行合一”或许正发端于运河夜航船上;晚年已被尊称阳明先生的他,带着“我心光明”的坦然,循着运河的波光,回到故乡讲学。弟子们聚而复散,运河又像一条充满温度的血脉,将“知行合一”的思想传遍全国,绵延至今。人文的温情,或许正是运河最暖的温度吧!


大运河的精神


宁波的三江口,有一块石碑,上刻:大运河出海口与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地交汇处。千余年来,各种货物、各种文化、各种思想沿着运河在这里交汇,又从这里出发:龙井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佛教的禅理、王阳明的心学……都在这里汇聚,一番喧闹后又从三江口出发,迎巨浪,踏鲸波,驶向世界各地。宁波的大运河,一手牵着从黄土中生发的厚重的中华文明,一手又拉住驶向蔚蓝大海的风帆。一边是海纳百川的豁达,一边是勇往直前的坚毅,这也许就是大运河宁波段独特精神所在吧。


漫步于大运河畔,身边的大运河恰似一位千岁的老人,他有着穿透千年的声音,能带着你品尝南北的味道,又自带人文温度,引领着我们宁波人的精神。有这么一位千岁老人为伴,作为一个宁波人,此刻,当是幸福的。


指导老师:张巧红




运河载千舸,诗意浸万城

镇海中学高二(10)班 

潘飞焰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大运河畔风声渐起,千万龙舸穿梭不止。运河,满载着风雨沧桑,从历史中走来。


运河,传递悠悠诗情。“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从“蝉声忙古渡,日影落西山”的半浦港口,到“船舶过往而风帆不落”的西塘河,运河用自己宽广博大的胸怀,拥揽世间万象。她承载着明月满床,递送着桨声灯影,从历史走到现今,不眠不息。水波荡漾的东钱湖澈映着春柳依依,彭山塔在静默中指航着万物的迁移,天一阁在水一方沐浴日日的晨曦,丈亭老街“江月已作金盆倾”。小到一纹水波温柔似母亲的双手,抚育沿岸的花草林木,大到气势恢宏贯穿南北,如同飘荡的碧玉带,牵引着成串的船舸航行,运河用自己的每一滴水,哺育苍茫大地,孕育沿岸栖居的小城。不知走过多少个轮回,运载几代人,才沉淀下了饱经沧桑仍然淡泊沉稳的气韵。


运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水中一遇忘岁年,古今诗意浸月圆。它从远古走来,它在隋唐文人浓重的诗情中,也在宋元词人忘我的吟诵里。梁祝公园诉说着凄美的爱情传说,范蠡西施隐身东钱湖成千古绝唱,明袁宏道“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广为传诵,清齐召南“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脍炙人口,李白杜甫等诗人从钱塘江出发,最后抵达天台山,一路击节高歌,留下了1500多首经典唐诗,造就了浙东漫漫唐诗之路……运河,将灿烂人文烙印,将卓越成就铭记。


运河,催生经商枭雄。水波渐进,日沉月升,市井生活不曾停歇,商帮沉浮历经百年。宁波帮商贾云集,足迹如同繁星缀银河般遍履天下,他们秉持着“知行合一,知书达理,知难而退,知恩图报”的理念,古往今来,成就斐然。


运河,记录着沧桑历史。无论白昼繁忙,抑或是深夜寂寥,运河似乎都在此处静观时局,独自承受着热闹与孤独。她曾看见过热闹繁华的老街上贸易与人居的场景,如今呈衰颓之势却仍留有触手可及的余温。她曾看见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走的越窑青瓷,看见“海上潮来两岸平,行人分棹行”的丈亭渡人来人往,感受过“卧听满江柔橹声”的惬意。她默默承受着历史的馈赠,或是礼物,或是伤疤,她包罗万象,来者不拒,像一位隔世经年的老者,用一双慧眼见证宁波一路走来的兴衰。


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穿梭在街道上忙碌的上班族,再到蹒跚的老人,他们眼中都有对运河的感恩。运河,是他们共同的母亲。


运河,用沾满墨汁的笔书写着历史变迁,任凭风雨更添岁月的痕迹,无怨无悔地滋养一方人,一座城。她送走了冬日,迎来了春天,承载着千万船帆,浸润着诗意浓浓的小城。


指导老师:陈涛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小巷总理》作者夏真、主人公俞复玲亮相2017宁波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