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望春小学自编蜡染特色教材全国发行

发布日期: 2014-03-20 点击次数: 2868
    有一天,一位家长向我讲述了她陪孩子玩飞行棋的经过。她说:玩之前,两人就定下了规则:当两方棋子落到同一个点的时候,可以打掉对方的棋子。然后,这位家长和孩子,每人两颗棋子就开局了。孩子的运气比较好,早早地甩出6,早早地起飞了,两颗棋子有一颗已经顺利地到达终点了,剩下一颗棋子也快要到达终点了。
    而家长的运气不太好,家长的第一颗棋子落后孩子那颗即将到达终点的棋子还有2步。这时,轮到家长掷色子了,刚好甩出了一个2,那么家长前进两步棋子刚好落在孩子的那个棋子上,按照规则就可以把孩子的棋子打掉的,这样孩子的棋就得回到起点重新开始,这即将胜利的激动一下子就变得遥不可及了。
    当家长准备打掉孩子棋子的时候,孩子的脸色就变得有点难看了,但是还是强忍着情绪,要求家长走另一颗棋子,不要走这颗棋,不要打掉自己的棋。
    而家长呢,则坚持走这颗棋子,并且告诉孩子:我的两颗棋子怎么走、怎么布局,我有决定权。结果,亲子对棋游戏就以孩子的大哭收场了。
    这位家长问我:我应该让着孩子嘛?我只是觉得不该惯着孩子,想要教会孩子不要太在乎输赢了。
    我想有这样的困惑的家长其实不在少数。我们的意识和理智都知道这些道理:不要太在乎输赢,要微笑面对输赢,要豁达一点,心胸开阔一点。更何况仅仅只是个小游戏而已。
    只是,我们要怎么样培养孩子具有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微笑地面对输赢,胜利了不骄不躁,失败了也不气馁。
    我想,孩子的哭声肯定是触动了这位家长。不管怎么,孩子的泪水是真实的,孩子真的伤心了。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用这种惹孩子伤心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吗?
    我是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母亲,在我陪孩子玩耍的时候,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和信念:我是成年人,我要让着孩子,让孩子玩得开心快乐;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后,再想怎样教育和引导孩子。
    我先说说我的理由。
    第一,孩子还小,他们处于一种非常本真的状态,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是很接近的状态。如果,在和父母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能经常性地感受到纯粹的快乐、胜利的喜悦,这种经验,这种体验,对于孩子们的乐观和自信的心态的养成是最有力。这就像给孩子施了底肥。他们的人生从开始萌芽的时候体验到的、感受到的就是快乐和自信,有成就感。
    第二,等孩子长大一点,他们就能明白在和父母玩的时候,其实父母是故意让着自己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和领悟之后,孩子对父母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情感:感恩。同时,孩子也看到了父母身上有一种品质:谦让,尊老爱幼。
    这些美好的品质,不是通过说道理强加给孩子的,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的。孩子,首先在这些品质面前受益了,他们才会认同这些品质,才能有机会内化这些品质,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将来,等到他们遇到别人的时候,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他才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再将来,等到父母老了,他们发现自己比父母更强壮、更有力了,他们才能像父母曾经爱护自己那样,爱护自己的父母。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种情境,一种是,父母陪孩子玩耍时让着孩子,一种是父母陪孩子玩不让着孩子。在这两种情境里,孩子分别能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学习到什么?
    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什么叫言传身教呢?
    父母们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心里转了很多的念头:我不是在乎输赢,我也不是和孩子怄气,我只是想让孩子明白不要在乎输赢,我是父母,我有责任、有义务要教育孩子,要让孩子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等等。
    但是,孩子不会知道父母的心里还有这么多的思想活动,他们只能看到父母的表面的言行:你打牌下棋的时候,你就是要自己赢,不让我赢的,虽然你嘴上说你不在乎,但是你的行动明明白白是在乎的,你坚持打掉我的棋子,你坚持不让我赢,你对输赢的结果是势在必得的。
    即使将来孩子长大了,他们知道了你的用意。但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能感受是不变的。你赢了,我输了,我心里确实会不舒服呀。
    将来,等孩子走向社会了,他自然就会看到,别人不会像父母那样让着他,别人不会处处照顾他。等孩子有了这样的社会经验的时候,父母再来给孩子说道理,孩子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呢?
    父母采用强硬地方式对待孩子的结果,要么是孩子本能地反抗父母,要么是孩子选择压抑自己,学习父母用道理来说服自己。
    可能,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吧。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惯于说教、讲道理,我们对此也是反感的。但是,慢慢长大了,在现实面前,我们明白了父母的道理是对的。所以,我们认同了这些道理,我们又用这些道理来说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第一反应和我们当时一样,哭闹,不开心,然后压抑或者爆发。我们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
    我认为,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孩子最后认同的是父母的那些道理,还是父母身上的品质。虽然父母嘴巴上从来不说自己有什么品质,但是父母全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气质、气味,孩子是能够闻得到的。
    孩子们若能够在快乐玩耍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亲眼见证父母身上具有乐观、谦让、尊老爱幼、不在乎输赢、笑对人生的美好品质,孩子们会自发地学习吧?我相信,出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然,有一种观念会认为,孩子若在家里被家人让着,惯出了坏毛病,到了外面也要人家让着他。我也是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但,这仅仅是表现现象,现象之外,本质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能确定一定是因为家人在家里让着他导致的吗?有没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呢?
    或许,每一种做法都有它的两面性,或许,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僵化了自己的思维。至少,我们还会有一个经验,当我们远离父母,当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人,经历了更多的事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父母们灌输给我们的那些道理也并不都是真理。
    在我们的家长群里,有一位妈妈曾经说:听说,幼儿园的老师、学校的老师可能会比较凶的,所以,我在家里也不能太温柔了,要让孩子适应适应被凶一点对待,早点习惯。
    我说:当冬天,外面天寒地冻的时候,我们会想着家里有空调和地暖,还有暖暖的热被窝,想到这些,心里就会感到一阵阵温暖。这下好了,家里的空调和地暖也要撤掉了,家里和外面没有区别了。

上一篇:尽量不跨省出行!宁波市教育局就国庆期间有关工作发出通知下一篇:2017年四月刊作者名单